检索条件

共 10050 条 57 / 670
84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田径运动为全县人民喜爱和关心并久已形成的传统项目。1952年至1985年,共举行28届全县田径运动会,有一万多人次参加了各项比赛。每届田径运动会前。全县六七万名青少年学生中,有30%的人参加选拔,组成公社(乡)、学校代表队,参加县运动会。
84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李元贞,男,27岁,曾代表甘肃省参加第三、四届全运会。手榴弹、标枪成绩均进入全国前六名。1981年达到标枪运动健将标准,先后代表国家出访巴基斯坦、意大利、法国,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大学生田径邀请赛上荣获金牌。
84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球类运动,开展不够普及。在历年参加上一级举行的球类比赛中,取得如下成绩: 1958年,女子垒球获全省第二名。 1963年,女子乒乓球获全省少年女子团体第二名。张艳萍获女子单打第二名。 1964年,少年男女乒乓球队均获全区团体第一名。张艳...
84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全县开展劳卫制锻练,首先在中、小学推行劳卫制预备班。1957年后,在机关、单位、工厂和一些公社(乡)中普及。1960年至1961年中断,1962年后,又连续推行四年。对推动全县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增强人民体质起了积极的作用。
84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武术活动。远在清朝民国,即有群众基础。有许多拳术家独具风格,颇享盛名,对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84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在学校中,全具各中小学,始终把田径运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基础。五十年代,主要抓了课间操和劳卫制锻练;其后,开展两操、两课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县有37所学校建立了16—20人的田径代表队,积...
84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社会习俗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道德伦理等各方面。它在一个区域内,历代积衍而成,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但它也随时代变化而有消长,特别是经过革命大起伏的近百年间,社会组织结构制度及其功能等,都起了急剧变化,人...
84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社会习俗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道德伦理等各方面。它在一个区域内,历代积衍而成,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但它也随时代变化而有消长,特别是经过革命大起伏的近百年间,社会组织结构制度及其功能等,都起了急剧变化,人...
84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辛亥革命后改农历元旦为春节,建国后以公元纪年,定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过春节俗称过年。
85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旧社会的婚姻制度,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凭,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婚年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从看相到完婚,必须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的程序。
85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习惯,实行木棺土葬。人死后即安灵。将亡人仰放停灵床上,用布单遮掩,然后摆设安灵纸货,出讣告(即俗称"殃状")、出纸杆(俗称望乡台)、扬幡挂榜。
85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全县人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改观,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学雷锋、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蔚为一代新风尚。
85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是古狄道,原是狄族的居住地区。自战国时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建置以来,历代或因战争,或因拓疆,或因戍边,或因屯垦,中原汉族大量徙入定居,形成中原人与土著民族的杂居地域,在语言上有了较多的融合,至今少数民族的语言、词汇还存留在临洮...
85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方言的语音,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形成独立的系统,即临洮音系。
85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音系是由其音位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是:音质音位、元音音位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