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3401条
析出资源
5473条
图表
1727条
人物
574条
机构
940条
事件
4163条
地名
61条
专题
55条
作品
181条
实物
220条

检索条件

共 13401 条 318 / 894
475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二十八年,濂溪书院改办为虔南师范学堂,为赣州最早的中等专业学校。宣统三年,创办公立法政学府堂和私立法政学堂,是赣州最早的高等院校。1943年,成立赣县大学先修班。抗日战争期间,国立同济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中正医学院、江西省立医学专...
475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江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4年,由吉南赣宁师范学堂改名而成。以培养赣南各县创办新学校的教师为宗旨,成为江西南部新学的摇篮。初期只有两个班,以后每年招收1个班新生。学制5年。课程有国文、修身、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博物、音乐、图...
475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县大学先修班1943年10月创办,设东胜山居士林,后迁西外石公坑。设文一、文二、理工、农医4科,另设英语专修科。赣南师范学院前身是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6月创办。面向全省招生,在校学生200余人,教职工44人。同年7月,赣州体育专科...
475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1933年,按照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布的扫除文盲办法,赣州开始扫盲教育。1941年,赣州镇成立保、甲读书会,凡不识字者都得进读书会读书写字。每日学习2小时,先授初级民众课本,后授高级民众课本。在甲读书会的基础上成立保读书会。保、甲...
476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1933年,按照江西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布的扫除文盲办法,赣州开始扫盲教育。1941年,赣州镇成立保、甲读书会,凡不识字者都得进读书会读书写字。每日学习2小时,先授初级民众课本,后授高级民众课本。在甲读书会的基础上成立保读书会。保、甲...
4761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成人初等教育学校 1950年10月,市人民教育馆与市第七小学合办第一所职工夜校,有学员200余人。随后,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先后办起职工业余学校。1960年,市商业红专学校和赣南公路运输分局职工业余学校,在全省文教群英会上被评为红旗单位,并出席...
4762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10月,市人民教育馆与市第七小学合办第一所职工夜校,有学员200余人。随后,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先后办起职工业余学校。1960年,市商业红专学校和赣南公路运输分局职工业余学校,在全省文教群英会上被评为红旗单位,并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
4763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赣州市职工学校创办于1952年,同年招收学员225人。1958年,与赣州专、市机关干部学校合并,改名赣州市干部职工业余中学,有学员150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81年1月复办,1983年改今名,实行脱产、半脱产、业余3种体制,共有...
4764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中共赣州地委党校1949年9月创办,校址设胜利路东端北侧。初名中共赣州地委干部学校,同年11月,更名中共赣西南区党委干部学校。1951年6月,复称中共赣州地委干部学校。1961年3月,赣州地区财贸干校、地区公社干部学校并入。1965年10月...
476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私塾的教师称先生,由创办私塾者聘请。书院的教师,由地方官绅聘请。清末,学堂的教师由堂长聘请。县教育科对小学教师进行资格检定登记,凡具有师范学校毕业证的教师,在审查有关证件后,还须参加检定考试。每两年举行一次。合格者,由县教育科报请省教...
4766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私塾的教师称先生,由创办私塾者聘请。书院的教师,由地方官绅聘请。清末,学堂的教师由堂长聘请。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是赣州各类师范学校毕业生,也聘用了少量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县教育科对小学教师进行资格检定登记,凡具有师范学校毕业证...
4767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期,师资培训工作主要由教师讲习所或简易师范学校主办。1935年,赣县教育科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资格检定登记工作,对不合格者,分期分批调到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学习,时间为6个月左右。课程设有国语、算术、儿童心理、教育概论、教学法、教育行政、...
4768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经济待遇清代的私塾、义学和书院的教师,工资由祠堂、公产、庙宇田租收入和私人捐助款项支付一部分,办学单位和学生家长负担一部分。
4769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清代的私塾、义学和书院的教师,工资由祠堂、公产、庙宇田租收入和私人捐助款项支付一部分,办学单位和学生家长负担一部分。1947年,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物价飞涨,教师最低生活水平无法维持。建国后,教师成为国家干部,经济待遇逐年提高。“文化大革命”...
4770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教师普遍受到社会尊重,但在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无保障。建国后,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教师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敬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推翻强加教师身上的不实之词,平反冤假错案,提倡“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