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等院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75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高等院校
分类号: G649
页数: 3
摘要: 赣县大学先修班1943年10月创办,设东胜山居士林,后迁西外石公坑。设文一、文二、理工、农医4科,另设英语专修科。赣南师范学院前身是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6月创办。面向全省招生,在校学生200余人,教职工44人。同年7月,赣州体育专科学校并入,增设体育专业。本科4年,面向全省招生;专科2年,面向赣州地区招生。“文化大革命”期间,前6年停止招生。赣南大学创办于1991年11月7日,校址设东阳山路东侧江西气体压缩机厂子弟学校内,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赣州地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多学科、综合性的民办大学,由江西省教委直接管理。大专班有75名任课教师,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32名。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调查报告

内容

赣县大学先修班1943年10月创办,设东胜山居士林,后迁西外石公坑。设文一、文二、理工、农医4科,另设英语专修科。1946年秋停办。
  赣南师范学院前身是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6月创办。校址设红旗大道西段南侧,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创办初期,设文史、数学、生化3个双科制专业,学制2年。面向全省招生,在校学生200余人,教职工44人。1959年改为单科制,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5个专业。同年7月,赣州体育专科学校并入,增设体育专业。1960年,升格为赣南师范学院。设中文、数学2个系和物理、化学、生物、体育4个科,实行本科和专科并存。本科学制4年,专科学制2年。面向全省招生。还设有高师函授部,培训赣州地区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等科初中教师。1962年,学院停止招收新生,只负责培训中学教师。1963年,学院开设教师培训班,培训赣州、吉安两地区高、初中教师,学习1年,结业后回原单位工作。还开设英语、俄语两个大专班,学制2年。1964年,恢复招生,改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列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半工(农)半读试点单位之一。设中文、数学、理化3个科,学制3年,执行“一三八”教育计划(全年1个月假期、3个月劳动、8个月学习)。同年10月,将南康潭口初中改办为附属中学。“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招生。1969年,改为赣州地区毛泽东教育思想学习班,随后又改为赣州地区“五七”教育学校和赣南教育学校,短期培训全区中学党政领导干部和教师。此外,外语、艺术专业各招收了两届普通班,中文、数学、理化、农基、体育专业各招收了1届普通班。1974年,恢复赣南师范专科学校,面向全省招生。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艺术(音乐、美术)6个科7个专业,学制3年。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增设外语科英语专业。1978年面向赣州地区招生。1983年增设政教专业。1984年4月,升格为赣南师范学院,实行本科和专科并存。本科4年,面向全省招生;专科2年,面向赣州地区招生。设中文、政教、外语、艺术(音乐、美术)、数学、物理、化学、体育8个系9个专业。先后新建了图书馆、实验楼、艺术楼、食堂、师生宿舍、田径运动场。1995年,在院学生4009人,教职工892人,其中专任教师426人,教授7人,副教授和其他副高级职称人员92人。自创办到1995年,培养大专毕业生和培训中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2万余人。
  赣南医学院前身是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6月创办。校址设青年路西段北侧,占地面积6.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1959年升格为医学院,但未招本科生。1962年6月,又调整为医专,建立附属医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停止招生,先后改为赣州专区“六二六”卫生人员学习班、赣州专区“六二六”卫生学校和赣南卫生学校,开办赤脚医生培训班,设有医士、护士、助产等专业。1974年6月,恢复赣南医专,招生195人,仅设医学专业。1983年,增设生理卫生师资兼校医专业。1985年,增设妇女保健专业。1988年4月,升格为赣南医学院,本科和专科并存。本科设临床医学和眼、耳、鼻、喉专业,学制5年;专科设临床医学、学校医学、妇幼卫生专业,学制3年。1995年,在院学生1550人,教职工480人,其中专任教师220人,教授13人,副教授和其他副高级职称人员40人。全校有教研室34个、研究室4个、总值383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除附属医院外,在市内5所医院建立了临床实习基地,共有病床500张。建校以来,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交流的学术论文297篇,主持编写和参加编写的各种教材20余种。自创办到1995年,共培养毕业生4100余人,还举办各种专业进修班、夜大和函授教育,培训各种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4900人、赤脚医生610人。
  南方冶金学院1958年8月,由江西冶金工业学校升格为江西冶金学院。随后,中南钨矿局干部学校、江西省地质学院和赣南工学院相继并入。1988年4月,更名南方冶金学院。院址设红旗大道西段北侧,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32万平方米。建院初期,属江西省人民政府领导。设置5个系,后调整为采矿、冶金、工艺3个系和1个基础部。实行多种学制,有4年制本科,2年和3年制专科,3年和4年制中专,还有预科、短训班和工农干部文化班。有教职工249人,学生1012人。1962年,改由冶金部领导,撤销专科、中专。设采矿、选矿、矿山机电、冶金机械4个专业,学制为5年。面向华东6省招生,毕业生面向全国分配。“文化大革命”期间,前6年停止招生。1972年恢复招生,新生由华东6省1市教育行政部门从工农兵中推荐,毕业后回原省(市)分配。实行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办学形式,开门办学,厂校挂钩,以典型任务带教学。1977年,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学制改为4年。1978年,改为省、部双重领导,以部为主。1983年,改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主管,设4个系8个专业:矿业系(设采矿工程、选矿工程、工程测量专业),机械系(设矿山机械、机械工程专业),冶金系(设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专业),自动化系(设工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1984年,面向全国招生,采矿、通风安全和矿山机械3个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5年,在院学生5238人,教职工110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146人,其他副高级职称人员44人。设冶金、矿业、机械、管理工程、自动化、社会科学等系13个专业,1个基础部,3个专业基础课;有计算机站、维修中心、化验中心、电教中心、语音室等;有专业课教研组142个,基础课教研室80个,技术基础课教研室61个,公共课教研室78个;有实验室106个。建校以来到1995年,共培养各类毕业生21388人,先后派出20名教师出国留学考察、进修学习。选送8篇论文参加有关国际学术会议。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71项,完成552项,取得科研成果18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部委和省级重大科技成果奖63项。
  赣南大学创办于1991年11月7日,校址设东阳山路东侧江西气体压缩机厂子弟学校内,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赣州地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多学科、综合性的民办大学,由江西省教委直接管理。1995年,学校设有财经、管理、美术、外语、自动化5个系10个专业和1个大专预科班。面向全区和邻省招收应届、历届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的从业人员与社会青年,学制2年;预科班招收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历从业人员与社会青年,学制3年。大专班有75名任课教师,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32名。1995年,在校学生561人。4年来,共招收学生1425人,培养大专毕业生917人。学校拥有10万余元的教学设备,财经系和自动化系分别办起微机室,配备微机27台,美术系办起工艺美术厂、装潢广告公司,作为学生实习的场地。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