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188 条 140 / 1680
2086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50~60年代,社办企业多从县内国营企业引进技术人才。1977年以后不断从省内外引进技术人才。
2087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三节分别是:第一节来源与发展,第二节工资与福利工资,第三节技术培训。
2088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号召社队大办企业,职工39609人,占全县农村劳力的18.7%。1960年后,社队企业调整收缩,1961年职工减至3955人。1965年,仅有职工226人,全县社队企业基本处于停顿状态。1970年以后。社办企业逐步恢复和发展。社...
2089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对职工的医疗费、防暑费和高空、高温作业补助费等,各企业根据经济条件自行规定。
2090
工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9年以后,职工工资以工代资。社队办企业职工由所在生产大队记同等劳力工分,参加生产队分配,企业补助少量生活费。 60年代后期,职工实行工资制,多数按技术定级。由公社、生产队和个人三者分成,比例不一。汶阳、石横等公社实行“四、四、二”制,...
2091
福利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50~60年代,企业因经济基础薄弱,职工除遇伤亡事故给予治疗和经济补助外,无其他福利待遇。70年代,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福利待遇逐渐增加。因公受伤者,企业出资给予治疗。重伤致残者,经济上给予一次性补助。因公死亡者,发给3000~5000元抚...
2092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主管部门培训,学校代培。
2093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0年以前,职工学习技术,主要靠以师带徒。1976年7月,县公社工业管理局始办重点企业技术员培训班,系统学习专业技术。随后,各公社也举办培训班,组织企业职工学习技术。1980年8月,泰安地区举办机械人员技术培训班,重点社办企业派员参加。...
2094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4年7月,边院镇建筑安装公司出资派2名工人到南京金陵大学建筑系学习。同年,安驾庄镇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亦派员赴山东省建筑学校学习。1986年,全县32个企业选派113人到金陵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学习。1...
2095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包括十二章分别是:第一章所有制,第二章轻纺工业, 第三章机械工业,第四章建材工业,第五章食品工业,第六章化学工业,第七章冶炼工业,第八章电力工业,第九章饲料加工业,第十章自来水工业,第十一章企业管理,第十二章省以上主要名优产品。
2096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有两节内容分别是第一节私营第二节集体。
2097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唐代境内即有私人手工造纸作坊。明至清代,各种手工作坊相继出现,主要有酿造、榨油、编织、砖瓦、铁木器、制革等。有的独家经营,有的合股经营,多为亦农亦工亦商。私营手工业的经营多为自产自销,自负盈亏。合股经营者按股份分红,所雇工人,多无固定工资,...
2098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王瓜店、石横、湖屯、仪阳、城关区的红炉、白铁、服装等部分手工业户建起5处手工合作社(组)。入社人员,工具折价,按股分红。1953年,手工合作社(组)发展到20个,年产值18万元。
2099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8年,冀鲁豫泰西专署在县城建立泰西总酒厂,翌年工业总产值6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7.5%。1950年该厂撤销后,成立肥城县酒厂,为第一家地方国营企业。1957年全县国营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43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8%。
2100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七节分别是:第一节纺织,第二节造纸,第三节印刷,第四节陶瓷,第五节服装,第六节草编条编,第七节木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