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0050 条
2023年
10050 条

颗粒类型

全部
10050条
析出资源
1688条
图表
1629条
人物
4075条
机构
263条
事件
704条
地名
39条
专题
1270条
作品
362条
实物
11条

颗粒列表

共 10050 条 4 / 67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卷期
46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临洮傩舞是远古先民创造并传承的驱除鬼疫的巫文化。这一民俗在临洮县全境广泛分布,尤其以玉井镇、窑店镇、衙下镇、南屏镇最为活跃。
47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打西番婆"是临洮南部群众敬神、纳祥、驱邪、祭祀的民间舞蹈。"打"的含义为敲响西番婆舞蹈时手中持有的羯鼓,"打西番婆"也称之为"迎西番婆"。"西番" 是指民国以前这里的民居,"西番婆"顾名思义是指带来人丁兴旺、五谷兴旺、六畜安康、金银满箱的...
48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中国武术界素有"南拳北腿,东枪西棍"之说,中国西部棍术独领风骚自成流派,而蒲坛棍属其中一种。
49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蒲坛棍在甘肃传承近四百年。目前,蒲坛棍代表性人物张新洮手中存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传世棍谱一部。依据棍谱所示可得知,蒲坛棍是佛门法器,起名蒲坛棍是证明此棍为佛门圣传,与兵家无多牵连。临洮棍术完整传承了明代蒲坛棍的古老风格和特点。
50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等。一般用兽皮(多为驴皮或羊皮)或纸板镂刻成剪纸人物,然后以幕布为背景,在油灯等光源的照射下进行表演。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剪纸人物,一边用本地流行曲调唱述故事,...
51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灯影戏"等。一般用兽皮(多为驴皮或羊皮)或纸板镂刻成剪纸人物,然后以幕布为背景,在油灯等光源的照射下进行表演。表演时,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剪纸人物,一边用本地流行曲调唱述故事,...
52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蟾酥丸,因其主要成分中含有蟾酥,故称蟾酥丸,也称"飞龙夺命丹",系中华传统医药。
53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蟾酥丸,因其主要成分中含有蟾酥,故称蟾酥丸,也称"飞龙夺命丹",系中华传统医药。 蟾酥丸为红色小药丸,主要成分有:蟾酥、乳香、螟蚣、没药、轻粉、枯矾等。适用于解毒消肿、辟秽疗疮及活血定痛,主治痈、疔、疽、瘤、座疮、牛皮癣、皮肤无名肿毒及各种...
54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田氏祖传惊风丸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用于高热惊厥等病症。临洮县洮阳镇黄春兰、田永祥、田永安调制的祖传惊风丸在当地家喻户晓,被认为是功效奇特的良药,深受群众青睐。
55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民间小调是流行在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曲调结构均衡、节奏起伏规整、唱腔细腻柔婉。民间小曲俗称很多,如小曲、小令、丝弦小唱等。 临洮小曲在民国时期有职业或半职业传唱艺人,吸收曲艺、小戏曲等艺术的部分优点,不断进行传承和创新。小调在流传过程中因其...
56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民间小调是流行在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曲调结构均衡、节奏起伏规整、唱腔细腻柔婉。民间小曲俗称很多,如小曲、小令、丝弦小唱等。
57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眉户,是临洮民间流传的戏种之一,又称"迷糊”。它的贡调主要由小曲小调所组成,又俗称"曲子戏"。 眉户源于何地尚无文献可考,说法不一。起初,眉户以民歌中的情歌、牧歌、樵歌、渔歌、小调、童谣、民间秧歌、社火为基础进行演唱,明代时将元代小令和套曲...
58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临洮吹响也被称为鼓乐班子,是一种以民族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器乐演奏仪式,流传于城乡,服务于庙会、法事、白事等特殊典礼。
59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临洮花儿是指洮河流域流行的汉语传唱的古老山歌,分"洮岷花儿"和"河州花儿" 两大派别。 临洮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也是秦岭和祁连山余脉的交会之地。临洮是黄河上游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来多民族杂居,蒙古族、藏族、羌族、土族、回族、...
60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正文
临洮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民谣、叙事、小戏、说唱、谚语、谜语、曲艺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