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21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219 条
传说、奇闻
316条
其他
78条
动物
17条
土地资源
25条
工业产品
83条
景物
9条
植物
93条
民俗
308条
气候、水文
11条
水果
14条
渔业资源
1条
疾病
3条
矿产
3条
粮食
43条
美食
138条
艺术
29条
药物
13条
蔬菜
34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1219 条
5
/
82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1
社会 跑旱船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跑旱船:船中姑娘提道具船在船夫的引导下,表演出船行水中的情态。
62
社火 老牛推车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老牛推车:一老翁推车,老妪在前拉车,伴随着鼓点表演出既逼真而又夸张的各式动作,配合默契,能令人倾倒。
63
社会 竹马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竹马子:在城关社火中是传统节目,原是古代儿童骑竹马的一种游戏,李白曾有“郎骑竹马来”的诗句,而后发展成为一种以战马表演为特点的社火节目。竹马子用竹木、布片、纸张裹扎而成,演员都是少年儿童,一人一马,多则十几人,少则七、八人,表演活泼可爱。因...
64
社会 唱小曲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唱小曲子:唱小曲子已成为社火队的重头戏,每场必唱。所唱曲目有传统的《十里亭》、《下四川》、《小放牛》、《钉缸》、《采对花》、《冻冰》等;新编的一般都套用旧调,形成了旧调新词或一调多词的唱法。新编曲词都是歌颂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体现...
65
民歌 小曲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小曲子也称杂曲,是民歌的一种,它是在继承了元代小令和套数的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歌曲新形式。这类曲子,大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由文人采录搜集保存下来。城关镇流传的小曲子在民歌中所占比例很大,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也很广,地方色彩浓厚,生...
66
民歌 山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山歌也称“花儿”,是民歌中的一个类型,多流行于祁连山沿山地区,以回族、裕固族等牧民为主。城关镇俗称唱山歌为“漫少年”。曲调各民族虽有不同,但大都是固定的。歌词大多由歌手现编现唱,题材十分广泛。对劳动、爱情、英雄人物、祖国山河及党的政策方针都...
67
民歌 夯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夯歌又称“劳动号子”,是劳动人民在打夯中的创作,也属于民歌的范畴。打夯是用夯(包括杵、硪)使土层坚实的较为费力的劳动,一般都在筑水库大坝、筑路基打墙时使用。具有活动集体性、起落规律性、动作统一性、时间持久性的特点。为适应上述特点,形成了“一...
68
宝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念卷”是永昌民间对讲唱“宝卷”的俗称,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艺形式。据史载:“宝卷”是由佛教的讲唱文学“变文”演化而来的。它部分演述的是佛经故事,也有部分讲述民间故事的。“变文”在宋真宗时(公元998—1027年)被明令申禁而销声匿迹,但民...
69
贤孝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民俗
贤孝泛指盲人演唱的一种曲子,当地人称唱贤孝的盲人为“瞎仙”或“先生”。曲子内容主要有歌颂忠臣良将、孝子贤妇的;有弘扬正气,抑恶扬善的。题材多来自民间故事、传统戏剧,也有来自宗教故事的。城关镇流行的贤孝有:《白蛇传》、《劈山救母》、《包公三下...
70
佛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其他
佛教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历史资料记载,城关镇现辖区内曾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佛教寺院。有位于金川西村敕建于南北朝北周保定元年...
71
道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其他
道教是产生在中国的本土宗教,由东汉张道陵创立,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教徒们尊称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称“天师道”。道教有“全真道”和“正一道”等派别。“全真道”教徒都要出家,住道观修真养性,靠寺产和布施为...
72
基督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其他
基督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1世纪产生于亚细亚的西部地区,奉耶稣为救世主。公元11世纪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公元16世纪宗教改革后,又继续从天主教分裂出许多新的教派,合称新教,我国所称基督教,多指新教。基督教从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
73
天主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其他
天主教属基督教的一个教派,以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统治者。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县城驴市街(现解放街)的兴泰洋行(一名德国人办)改为天主教堂,宣传天主教教义,发展教徒,但城内居民信仰者寥寥无几。抗日战争胜利后,天主堂附设西医诊所为群众...
74
伊斯兰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其他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创,盛行于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该教唐朝传入中国,在我国也叫清真教、回教,信仰者多为回、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清乾隆五十(公元1786)年,县城已有回民居住,民国时期,已有经商回民10余户定...
75
永昌县城关镇衣着变化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
类型:
其他
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衣着无论从面料、款式还是色彩等方面已经比70年代有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穿打补丁衣服的人少了,棉布定量供应虽然尚未取消,但化学纤维布料如涤良、涤卡、涤龙、尼龙、粘胶布、混纺布已在市场上大量销售。衣着的布料从单一的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