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城关镇衣着变化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075
专题名称: 永昌县城关镇衣着变化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3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衣着无论从面料、款式还是色彩等方面已经比70年代有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穿打补丁衣服的人少了,棉布定量供应虽然尚未取消,但化学纤维布料如涤良、涤卡、涤龙、尼龙、粘胶布、混纺布已在市场上大量销售。衣着的布料从单一的棉、麻织品发展到以化纤织品和混纺织品为主,以棉布为辅。衣着的款式也有了突破性的变化,中山装、军学服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西装、呢大衣、风衣和女式西装套裙、连衣裙、滑雪衫等悄然兴起。色彩由原来的青、蓝、黄为主的色调,变得五彩缤纷起来。鞋帽也随着服装的变化而变化,70年代大都穿自制布鞋,戴绿、蓝军帽,穿皮鞋的很少。80年代初塑料底的布鞋颇为时髦,皮鞋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尤其是女式高跟皮鞋倍受女性青睐。到了90年代,市场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穿衣戴帽对于人们来说,已不仅仅是为了蔽体御寒,衣着的装饰性能有了充分的体现。其款式向多样化发展,茄克衫、运动服、西装也有了多种类型,冬装有羽绒服、各式大衣等。女式服装更是五彩纷呈,且有了流行趋势,某种款式或某一色彩一旦流行,便风靡一时,当另一流行款式或色彩一上市,便很快取而代之,所谓“过时”的服饰便不再穿着。皮鞋样式也向新颖别致发展,各式皮凉鞋、女式彩色皮鞋、长筒皮靴、运动鞋、旅游鞋、各式拖鞋很受消费者欢迎。手工自制的布鞋只有老人、小孩有时穿着。在农村,服饰方面的变化也不亚于城市,但经济条件差的,也就不讲究什么流行、什么款式,只要能蔽体、御寒即可。 进入21世纪,服饰的流行趋势日趋明显,布料向高档化发展,棉织物又成了高档品,毛呢、毛纤混纺、棉毛混纺、棉纤混纺的各式面料种类繁多,色彩在流行色的引领下,也是五彩缤纷。款式也在不断翻新,西装、休闲装、运动装、棉衣、御寒服、羊毛衫等类型都有了系列款式,花样不断翻新。内衣也有了多种样式,保暖内衣、紧身内衣等以纯棉、纯丝者为上品。人们的衣着开始追求时尚,追求档次,追求名牌。当然,低收入者和较困难的农民就无力高攀,不过低档的布料和成衣也能满足需求。随着服饰趋势的发展,除服饰商店大量销售成衣外,一些小型的制衣店也应运而生,人们可以在制衣店订做各种适合于自己穿着的衣服。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