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2056 条
2023年
220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056 条
专题知识
2581条
习俗
142条
交通
4310条
人口
26条
公文
1343条
其他
15条
军事区
17条
农作物
61条
制度
511条
动物
196条
区域
4701条
医疗
124条
古迹遗址
36条
商业区
18条
器物
3条
国家
3条
基础设施
148条
处方
2条
天文
7条
姓氏
82条
官职
184条
居住区
8条
工业产品
23条
工业区
1条
工程
14条
技艺
1条
数据统计
3005条
景区
746条
植物
191条
民俗文化
1220条
气象
1条
渡口
18条
烟草
1条
物产
1785条
税收
130条
粮食
5条
经济作物
33条
自然景区
19条
自然资源
16条
药物
1条
财政支出
125条
资源
149条
驿站
10条

颗粒列表

共 22056 条 1405 / 1471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106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景区
园区于2008年建成,核心区分为养殖种植区、温室大棚区、生态林网区、鱼、虾、蟹养殖区,占地42万平方米。2010年,投资200万元建科技信息楼1栋,打热水井1眼,建8栋高标准的热带鱼和观赏鱼养殖温室。投资1900万元,建游泳馆1个,农家院1...
2106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景区
坐落于造甲城镇大王台村,总面积41.6公顷。投资总额800万元。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捕捞垂钓、无公害蔬菜采摘、品尝绿色农家饭于一体,娱乐垂钓区占地1.73公顷,养殖区占地32公顷,经济林占地面积10公顷,植树9万株,放养鸡、鸭、鹅各500...
2106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区域
芦台一中国防教育基地位于板桥镇张子铺村东,距板桥镇政府驻地约7千米,距县城20千米,与天津市学生军事训练基地为一处。始建于2001年,占地面积1.07平方千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国防教育、兵器展览场地600平方米,展览室600平方米。...
2106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潘庄村的鹤龄会是仪礼跷之一,始于清康熙年间。每年正月二十七至三十“火神诞辰”出会。1946年因战乱停止演出,1989年得以恢复。 此会是由八个少年扮演八仙,行会时,均踩二尺八寸的高跷,身着彩衣,分别身挎以藤胎、绸绒、翎毛等制成的四只鹤、四只...
2106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开场是由一条“巨龙”表演打场,龙灯由若干人表演,龙身分若干节儿,一节一个人执杆,最前一人擎龙头,最后一人执龙尾,巨龙绕行八圈扩大场地,龙灯表演时要一体不脱节。花会开始,“巨龙”翻滚起来,它忽而俯冲擦地腾起昂首冲天;忽而盘旋向上,似盘玉柱;忽...
2106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唐、宋年间就有,流传到芦台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中幡也叫“竹幡”,用竹竿制成,它是演员用身体的某个部位顶起一根毛竹做表演,竹底部直径3寸以上,高约3丈有余,重约30余斤,其上挂一面巨大的方形布幡,上书“天下太平”“百花齐放”“富贵吉祥”等...
2106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一道皇会。丰台镇小孙庄传说有一人姓徐,曾是皇宫内的御膳房总厨师。其退休后皇上御赐给他一道花会名“竹马”让其带回家中。内容是肖太后在侍卫和宫女的陪同下骑马打猎时的情景,六男二女即六人侍卫和两名女官,身背弓箭,一手持马鞭,一手勒马缰,身挎用竹...
2106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高跷分高、中、低三种。高者丈余,低者三尺左右,并有文武跷之分。文高跷以扭唱和刻画人物为主,表演比较细腻;武高跷则更加突出高跷的技术技巧,以翻跟斗,下叉等武术动作为主。 全县各乡镇,有多道高跷花会,虽基本形式一致,但表演技巧各有独到之处。丰台...
2106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宁河沿海渔民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大约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在解放前,此会还有随“旗盘大会”赴景忠山朝圣之俗。后逐渐发展到逢年过节演出。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如今红白喜事、年节庆典、开业典礼等场合仍有邀...
2107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时已在民间流行,据老人回忆流传到芦台有200余年。道具主要是两件狮子皮,每件狮子皮为一竹架、纸糊制的狮头,连上一个布制的狮身所组成。两狮一红一绿,红为雌,绿为雄。在狮子皮的脊背上,似骨节般地扎一溜红色的小布袋,宛如脊...
2107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解放前,芦台、丰台水旱码头,搬运工人在闲暇之余,人顶人以自乐,后来演变成罗汉会。罗汉会简单说就是人驮人,一个人驮起六七个人,或是几个人一层一层驮起数层。驮到一定的高度,最上的一个人被驮上去,做出造型后,即叫成像成功,它的每个节目时间都是短暂...
2107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自明代传入宁河。当初源于大旱求雨,风调雨顺,庆丰收。所流行的“龙形”,一般由竹、木、纸等扎成,节数不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节内能燃烛。舞时由一人持彩球戏龙起舞,随着锣鼓及其他打击乐器的伴奏乐声,表演“二龙戏球”“乌龙摆尾”等高难动作。由...
2107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小车会的音乐伴奏为吹打乐。内容是以傻小子拉车,小媳妇坐车,老头推车为主,同时伴有丑婆带着个拿鸟笼子的傻小子,还有双目失明的算卦先生,身穿长袍马褂、头戴呢子礼帽的算账先生。它是行进中表演的广场艺术形式。拉车人肩上斜跨车绳,身体前俯后仰,起伏颤...
2107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少林会(少练会)由民间武术演变而成。清朝及民国时期,宁河县民间武术颇为盛行,民国十三年(1924)在芦台曾建有武术馆,所练多为形意拳和少林派。后各乡镇常有习武之人以武术表演参加民间花会表演,出会时,队前打出横标,后面各色彩旗飘动。演员手执各...
2107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流传于潘庄镇一带。潘庄镇古为驿站,是交通重镇。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御驾亲征高丽。有十余户人家在该庄落户,由官府监视熬盐,为“盐丁灶户”,名称“盐渔堡”。北宋建隆元年(960),潘美为帅平定海内,宋太祖将“盐渔堡”赏赐给潘美为封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