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龄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0190
专题名称: 鹤龄会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T00798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潘庄村的鹤龄会是仪礼跷之一,始于清康熙年间。每年正月二十七至三十“火神诞辰”出会。1946年因战乱停止演出,1989年得以恢复。 此会是由八个少年扮演八仙,行会时,均踩二尺八寸的高跷,身着彩衣,分别身挎以藤胎、绸绒、翎毛等制成的四只鹤、四只孔雀演出。在弦歌中不断变换着“走场串花”“庆寿”“献宝”“孔雀开屏”等队形。此会在夜间演出时更为精彩,演员和服务人员换上造型精美的手灯、背灯和潮落灯,孔雀、仙鹤身上装设的各色小灯泡,灯火辉映。同时,还点燃松香末,烟雾弥漫,使人如入仙境,美轮美奂,故而又有“灯景会”之称。 此会制作的道具精巧华美。八仙手持的道具有汉钟离的扇,吕洞宾的宝剑、宝瓜,张果老的渔鼓,铁拐李的铁拐、葫芦,曹国舅的檀板,蓝采和的横笛,韩湘子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制作均非常精致。而且这些道具还装有机关,如在庆寿献宝时,汉钟离的扇中,竟弹射出小鸟“长寿鹂”;孔雀开屏时连连娇鸣,更增添了玄妙气氛。此会歌曲、歌词也是别具一格。除了《渔家乐》是一般歌词外,其他《庆寿》《元宵佳节》《太平年》等,不但与“八仙庆寿”情节有关,而且曲调舒展,带有昆曲韵味,歌词亦较典雅。伴奏乐器是两笙、两笛、两唢呐。此会1990年被收入《中国民舞集成》一书。鹤龄会成为全国知名的天津特有的民间舞品牌。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