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0197
专题名称: 罗汉会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T00801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解放前,芦台、丰台水旱码头,搬运工人在闲暇之余,人顶人以自乐,后来演变成罗汉会。罗汉会简单说就是人驮人,一个人驮起六七个人,或是几个人一层一层驮起数层。驮到一定的高度,最上的一个人被驮上去,做出造型后,即叫成像成功,它的每个节目时间都是短暂成像,成功之时也就是成像成功之时,所以每个演员要身体强壮,动作敏捷,全体人员要互相协调,配合默契,各层演员立点分布需合理,否则是很难成功的。罗汉会人驮人几层人高,多种造型,各具风姿,演员个个身不动,膀不摇,各显其功,各显奇能,如同修炼得道的罗汉。 会开始时有一名会头为先导,一手执拜帖,一手擎会标旗到商会门前递贴报到,以示要在该号门前献艺。一位手执小手锣的指挥者朝演员队伍以小锣声指挥摆会、起驮、撤像与行进;另一位为调度指挥者,调度演员饰演角色。演员的服饰均为罗汉状(黑色偏衫僧衣),扮演尖儿的人着华丽服装。腰以下的演员着黑色偏衫,镶雪白领条,系猩红腰带,偏衫下摆处缝红、黄、绿三色布帘,各帘宽约半尺,只缝上面,下边散着,风儿吹动如水波层层,叫“走水儿”,脚下穿软底布靴。饰二三路尖儿的演员穿艳丽的彩衣、彩裤,系猩红腰带,足蹬软底布靴,扮武生戏装。装饰小尖儿的演员均为十岁以下的男女儿童。罗汉会有七八层高,多种成像造型。有的成像变定像为动像,在场地上做360度转体回环的罗汉动作。如:“五福捧寿”“八起大洋楼”“七起拔丝”“独立七人成像”“粘糖人”“三炉香”“三座门”“大花篮”“寒鸦凫水”等几十个节目造型。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用两列四盘笙烘托并配有定音云锣附奏;武场系大鼓、大铙、大钹等打击乐器。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