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镲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0195
专题名称: 飞镲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T00800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是宁河沿海渔民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大约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在解放前,此会还有随“旗盘大会”赴景忠山朝圣之俗。后逐渐发展到逢年过节演出。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如今红白喜事、年节庆典、开业典礼等场合仍有邀请飞镲队现场表演。 飞镲是以双手抓镲敲击作响与舞蹈相结合的一种花会,人数一般为4到8人,每人扎彩绸头巾,上身穿紧袖短靠,下身穿灯笼裤,腰系彩带一条,个个英姿飒爽,每人手执一对直径约为一尺左右的飞镲,在飞镲的中孔内,系一软皮条,可以缠于手上,皮条下飘六七尺长的红绿色彩带。在大鼓的伴奏下,演员做出各种舞蹈动作,飞镲上下翻飞,铿锵作响,凝重的鼓声与清脆的镲声交融,节奏和谐,演员步伐整齐,观者倍感振奋。 飞镲以鼓声引出演员上场,鼓以一定的鼓谱演奏,分“吵子”“长梁”“敬香”“么二三”“三鼓头”等谱;飞镲上场后,也有10个镲谱:一打插花盖顶,二打古树盘根,三打怀中抱月,四打和尚煽风,五打仙人推磨,六打左右开弓,七打张飞骗马,八打海底捞月,九打金龙盘玉柱,十打雪花扬风。飞镲与武术的性质相近,讲究手、眼、身、法、步,每次出场以鼓声引出镲声,有时也以镲声先导演出。展示了艺术与美的气势,衍生为民间艺术和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在芦台镇周围的小杨庄、小薄庄、大陈庄、国家园、永兴村流传。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