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唯一号: 021934020230000194
专题名称: 高跷
文件路径: 0219/01/object/PDF/021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T00799_0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高跷分高、中、低三种。高者丈余,低者三尺左右,并有文武跷之分。文高跷以扭唱和刻画人物为主,表演比较细腻;武高跷则更加突出高跷的技术技巧,以翻跟斗,下叉等武术动作为主。 全县各乡镇,有多道高跷花会,虽基本形式一致,但表演技巧各有独到之处。丰台高跷的特点是腿高约四尺,表演难度大,表演戏折内容多,如“鲁智深醉打山门”“打渔杀家”“渔樵耕读”等。打逗场面精彩,表演细腻,音乐伴奏,腰鼓、音锣都非常新颖。宁河镇高跷有六对演员表演:第一对,一个为开路鬼,一个为童子;第二对,一为“白杆儿”,该演员为女装,另一为男装;第三对,一为“青杆儿”,另一人饰渔翁;第四对,一人饰阔大爷,另一人饰风流少妇;90年代,丰台竹马事第五对,一人扮樵夫,另一人饰大娘;第六对,一为傻小子,另一为傻妈妈。另外在演出中也可另行组合,为了活跃气氛,也可以组合牵象。在演出中,都是以成对出入场。出场时,一位正面出场,一位背退出场,俩演员均斜向对着脸扭着,等到了场前时,翻过身来,依然按正、背对应的方向,向上场方向扭去。高跷虽高但舞者却健步轻松自如、舒展,舞蹈跳跃、翻转腾挪、劈叉等如履平地。 主要乐器,文跷以笙、管、笛、箫、二胡、低胡、小镲、云锣、手鼓为主;武跷以小锣、挎鼓、大鼓、镲为主。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出版者: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志断限,上起1979年,下至2014年。为完整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部分事物的记述适当上溯下延。对前志中(1979—1989年)的重大事件与续志相关联的事物做概括性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天津市宁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