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4562 条 49 / 305
72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3--1981年,水利设施归属社队集体所有,水利建设的劳力、用地由社队集体统一调配。大中型水利工程由独立管理单位按有关规定、制度,分段分人包干负责;小型水利工程由各乡镇组织专人管护。1981年农业生产体制变化,许多水利设...
72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88年7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设施及水资源纳入法制管理轨道。1989年11月成立平潭县水政水资源监督站,作为水利行政部门的综合执法机构,同时建立工程卡片,以保护、控制水资源。至1991年,共处理水利案...
72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对电力的调度、维护以及计费情况。
72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3-1971年县电厂供电、停电由运行人员掌握。
72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电机维修、线路维护。
72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4年3月以后,电厂自行安装小型发电机组,发电生产工艺流程简单,维护工作由运行工担任。1963年10月,电厂首次制订发电机组运行和维修规程,加强维护管理。车间主任兼任运行班长,负责协调各班运行管理工作,指挥机组小、中、大修...
72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3-1954年,供电面小,供电网络简陋,线损率为16.9%-18.37%。随着工作逐步就绪,线损率相应下降,1956年降为10.37%,60年代以后,柴油机代替木炭机、煤气机,供电线路逐步扩大,线损率有所上升。
72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53年平潭县电厂开创时,照明电价每千瓦时1.5元。1954年3月,下降为0.8元。此后逐渐下降,1956年为0.53元。1966年,闽侯专区核定平潭县照明电价每千瓦时0.40元,工业电价每千瓦时0.25元,农业电价每千瓦时0....
72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明成化年间,山门前村民建造水磨,利用当地水力,磨粉碾谷、加工线面,为平潭最早的磨粉加工业。清道光年间,惠安山腰人吴某携眷迁来平潭,在韩厝寮滩地围建盐田,成为平潭最早的晒盐坎埕。
73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国有工业、集体工业、个体私营工业、乡镇工业、三资工业。
73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县人民政府着手建立地方国营工业。1951年创办国营碾米厂和地方国营平潭印刷所。
73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4年,手工业合作化开始,成立潭城镇竹器生产合作社和铁器、纺织、成衣合作小组。1956年1月县手工业生产联合社建立时,全县共组织生产合作社5个(竹、木、铁器、缝纫、化粉),生产合作小组15个,从业人员329人,占全县手工业...
73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以前,境内有油坊、酒厂、面粉厂等私营工业,其规模较小,个体手工业户主要从事服装、鞋帽、竹器、木器制作等。
73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乡镇所属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是由农村个体手工业经过合作化运动发展起来的,在农业合作化和对私社会主义改造中,潭城、苏澳、澳前、平原、伯塘等主要集镇的个体手工业分别组织打铁、修船、织网等手工业合作社或合作小组,至1958年,社办工...
73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引进外资始于80年代后期。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是1990年创办的雄盛塑胶有限公司,引进台湾的资金与技术设备,生产塑胶雨衣、雨靴等产品。同年,引进台资成立独资企业平潭汉洋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公司内设有纸箱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