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0725
颗粒名称: 二、维护
分类号: S277
页数: 2
页码: 219-220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电机维修、线路维护。
关键词: 平潭 水利 工程

内容

(一)电机维修 1954年3月以后,电厂自行安装小型发电机组,发电生产工艺流程简单,维护工作由运行工担任。1963年10月,电厂首次制订发电机组运行和维修规程,加强维护管理。车间主任兼任运行班长,负责协调各班运行管理工作,指挥机组小、中、大修。
  1979年,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电厂颁发(发电车间运行现场10项工作守则》,强调运行工劳动纪律。年末组织运行工进行电气、动力机维护考核。1980年,成立机修组(后改为机修班)专门负责柴油机小中大修工作,运行工只承担简单的维护工作。1981年,规定3个车间各自管理机组运行、日常生产及现场培训;同时要求新招收的运行工脱产培训15天,培训教材为电工基础知识、柴油机司机读本和动力机检修常识等。
  1983年以后,实行运行管理、维护检修责任制。机修车间对动力机大修应试运行24小时,中修应试运行16小时。
  80年代后期,电机检修只限于中、小修,大修及重要部件检修都得雇请老工人,或由县农械厂承担。自1986年10月县电网联人省网运行后,原有柴油机组基本上不投运,但年检维护工作正常进行,平时仅对机体和水、油、气诸管路及零部件作一般维护。
  (二)线路维护 1953-1954年,供电面小,供电网络简陋,线损率为16.9%-18.37%。随着工作逐步就绪,线损率相应下降,1956年降为10.37%,60年代以后,柴油机代替木炭机、煤气机,供电线路逐步扩大,线损率有所上升。1963年10月,县电厂根据县内供电情况,制订(0.4千伏低压电力线路运行安全操作规程》,对供电线路防护、巡视检查、线路元件运行条件、维护周期、安全操作、安全管理等做了详细规定。1964年后,供电半径扩大,线路质量差,加上一些用户窃电,致线损率波动在11%--17%之间。1965年在县城3条低压干线中更换1500米锈蚀严重导线和旧电杆45根。同时,对全部供电线路设施,造册登记,建立档案。通过线路整改,线损率比上年下降25.49%, “文化大革命”期间,供电线路增长到28.4公里,由于线路质量和管理等原因,线损率逐年增高。1967年线损率为11.7%,1976年线损率高达37.4%,1978年,线损率开始回降,当年降为17.2%,1979年6月,县电厂颁发《用电守则》,使网内供电纳入规范化管理。
  1981年后,电厂实行生产责任制和高低压线路包干。全县电网分为县城、竹屿、中楼、流水4片,除重大故障由生产组组织人员检修外,各片包干组负责线路运行巡视、故障处理和按月登杆擦瓶。1983年4月,平潭县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加强用电管理的几项规定》,实行线损奖罚制度。1985年11月,电厂为完善生产责任制,制订《外线班工作责任制》、《外线工程施工承包责任制》、《维护班工作责任制》和(监电工作责任制》等。
  1986年9月,榕福平输变电进岛后,供电面扩大,县电力公司致力于新建线路的施工、投运和旧线路的更新改造。1987-1989年共更换高耗配电变压器15台,县网全部改为10千伏配电线路供电。年平均线损率为19.42%,比原定的21.5%指标降低2.08%, 至1995年,县电力公司还负责省网高平线35千伏的输电线路和35千伏海底电缆的巡视、维护工作。其中,平潭段35千伏线路的巡视、维护,由线路工专责;福清段高山至可门35千伏线路,派固定人员驻可门岛巡视、维护。遇有较大故障,通过步话机与县电力公司调度室联络,由生产组派人排除。
  海底电缆的防护区处于海坛海峡主航道,经常有轮船来往;沿海一带渔民多在此设置定置网和投放水炮炸鱼,给海底电缆造成隐患。为保护海缆安全,平潭县电力公司会同平潭县公安局与福清市协商保护措施,并联合发布通告,严禁在缆区捕鱼作业和抛锚,并在缆区设有简单的防护警告装置。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