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酒泉” 相关
共 4616 条 55 / 308
811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西北大路由酒泉西北行,跨北大河、营盘堡、任家屯庄、老鹳闸、李家屯庄、蒲草沟、新城子共30里。
812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北大路由酒泉北行穿越金塔、芨芨泉、梧桐沟、梧桐大泉、石板井,共726里,接连北草地大路,由石板井向东通额济纳,向西通巴里坤。
813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酒泉公路建设,始于甘新公路干线建设。抗日战争开始后,大批苏联援华物资、玉门油山所产石油急需运往内地,支援抗战,便着手修建甘新公路。
814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甘新公路的建设是西北国营公路管理局筹划甘新公路的勘测设计,1935年7月开工建设,共动员兵民2万人,从兰州向西修筑。
815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酒泉有汽车在旧驿运道上行驶,为筹建西北运输机构及甘新公路之测量勘查工作,渐有汽车来往。
816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德国合办的欧亚航空公司在上海成立,计划开辟柏林到匕海的航线。
817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末清初,西路的驿站、驿所继续存在,驿所有所长掌印、百户各1员,负责管理,驿站有站房和食宿设备,有驿夫、驿马。
818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讲述凡递送往来公文,文职有驿夫、驿马传送。武官则有塘兵、塘马传送。
819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讲述地处西北的酒泉等地,人口稀少、地瘠民贫、交通不便,民用通信机构发展迟缓,通信十分艰难。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陕西、甘肃才开始创办邮政,在西安设了邮政总局,又在兰州设了邮政分局,其后在全省设了若干邮政分所。
820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的教育事业,处于新学制与封建旧学制的接替、变换时期。初期,基本上是沿袭明、清的儒学、书院和社学。
821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内容包括:清代教育、民国教育、党化教育、教育经费与教师工资。
822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二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为宣布废科举、兴学堂,改良教育。肃州直隶州设肃州中学堂1所,设初等小学堂54处,教师54人。
823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新的教育宗旨,首次公布了新的学制“王子学制”。规定小学修业期限为初等4年,高等3年。通令禁止读经,废除科举,倡导国民义务教育,承认男女教育权利平等,推行民族教育。
824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政府开始推行一党专政,实行“党化教育”,酒泉县各校先后开设童子军训练、军事训练及党义等课,川“四维八德”的封建信条,禁锢学生思想。
825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 类型: 正文
酒泉的教育经费收入有以下三项,一是学田;二是房产铺面;三是教育基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