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公路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33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公路运输
分类号: F542.842
页数: 2
页码: 234-235
摘要: 酒泉有汽车在旧驿运道上行驶,为筹建西北运输机构及甘新公路之测量勘查工作,渐有汽车来往。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民国 公路运输

内容

第五节公路运输
  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酒泉有汽车在旧驿运道上行驶。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筹建西北运输机构及甘新公路之测量勘查工作,渐有汽车来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掀起抗日战争,部分民族资本家及大批知识分子和逃难群众流亡西北,西北也调运军队东赴抗战前线,运输繁忙。加之苏联援华物资的陆续运往内地,使河西运输更显重要。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甘新公路通车酒泉,行车数量尚不多,除商车外,公营车辆大多负担军运。民国二十年(1941年),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在廿新公路设置张掖一兰州运输段和张掖一猩猩峡运输段,在沿途建置了安西、玉门、酒泉、高台、张掖、山丹、武威、古浪、永登等11个汽车站。站址多系租用民房,设备极为简陋,既无候车室,更无旅客坐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25日,将张兰、张猩两个运输段撤销,成立第七区运输处酒泉分处,各站统一由酒泉分处管辖,酒泉分处共有汽车124辆。这些车辆主要承担军用物资运输,客运班车很少,每周仅有酒泉一张掖,张掖一兰州,各对开一次班,酒泉一敦煌每周三次。客运班车时以卡车代替轿车,车况差,抛锚多。旅客在戈壁滩上露天宿营,饱经风霜饥渴,痛苦不堪。待车援救,屡见不鲜。当时,广大群众编成顺口溜说:“一去二三里,停车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民国三卜五年(1946年)甘新公路上的行车次数为6234次(平均每天17.3车次),其中客运374次,共11987人;货运281次,共295吨;其余均为军运和运输单位公物运输等。军运占总车次的90%左右。
  抗日战争胜利后,官僚资产阶级大部分迁往内地,汽车也随之东调,河西交通运输业一度沉寂。至1949年,酒泉运输分处,只有旧废汽车6辆。
  1949年9月25日酒泉解放,酒泉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第七区运输处酒泉分处及酒泉汽车修理厂、酒泉材料库和安西、酒泉、高台、张掖、山丹、永昌、武威、永登8个汽车运输站,共有职工120人。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卢沟桥事变
相关事件
抗日战争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甘新公路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