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民国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134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民国教育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4
页码: 243-246
摘要: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新的教育宗旨,首次公布了新的学制“王子学制”。规定小学修业期限为初等4年,高等3年。通令禁止读经,废除科举,倡导国民义务教育,承认男女教育权利平等,推行民族教育。
关键词: 酒泉 地方志 民国 教育事业

内容

第二节民国教育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新的教育宗旨,首次公布了新的学制“王子学制”。规定小学修业期限为初等4年,高等3年。通令禁止读经,废除科举,倡导国民义务教育,承认男女教育权利平等,推行民族教育。教务总长蔡元培着力推行学制改革,改“学堂”为学校,分为初、高二级。民国二年(1913年),酒泉依旧设立高等小学堂与初等小学堂。民国七年(1918年)改为肃州高级小学校与初级小学校。教育部颁布《高等小学校施行细则》四十条,规定课程为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等。
  1918年,在“肃州举院”旧址,创建了甘肃省立第九师范学校,1929年改为甘肃省第四师范学校,1936年更名为甘肃省立酒泉师范学校。肃州高等小学堂改为肃州第一高级小学校,校址在观音堂(今酒泉市西大街小学)。民国八年(1919年)成立清水堡第二高级小学校(今清水堡中心小学)。民国九年(1920年)成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民国十二年(1923年)成立怀家沟第二高级小学(今银达乡余新村小学)。民国十五年(1926年)成立录静女子初级小学校(城内东大街路南),民国十八年(1929年),迁址到酒泉县文庙街女子高级小学校(今共和街小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地方教育家李鸿文的热心主持下,以临水堡初小改建成立了临水堡高级小学。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酒泉地处大后方,内地省一些学校内迁,人才西流,有识之士投身兴办教育,人才济济,使酒泉的中等教育在质量和数量上得到长足的发展。1935年4月,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在肃州成立了政治分校,并附设小学部(1941年改为国立肃州师范学校及附属小学)。民国二十九年(1938年)九月,重庆国民党政府所属中央庚款董事会筹建了肃州中学(1939年改为河西中学)及其附属小学。河西中学、肃州师范、酒泉师范合称酒泉二校。同时,酒泉小学教育也像雨后春笋,百芽竞发。除已有的国立、省立、县立的小学以外,还发展了私立学校,如山西旅肃同乡会筹办的“建国小学”(在山西会馆)、陕西旅肃同乡会办的“西秦小学”(在南会馆)、佛教会办起了“佛教信众子弟小学”(在钟楼寺)、天主教办的“崇德初级小学”等,回民教育促进会在东关设立了 “长城小学”。民国二十年(1939年),酒泉东滩撒利维吾尔族在莲花寺设立民族初级小学1处,1942年设明海小学1处,后又在文殊山设藏民小学1处,经费由民众自己负担。农业区一些原先从来没有设过学校的地方也办起了保国民学校或短期初小。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倡导“发展国民学校,推进义务教育”的战时教育方针。1941年后,将义务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制之中。
  民国三十四年(1943年),全县共有小学142所,其中完全小学9所,教职员70名,学生1274名。初级小学133所,教职员142人,学生4131名。
  民国三十六年(1945年),有保国民学校(初小)134处,141个班,学生4390名,中心小学9处,49个班,学生1016人。酒泉共有小学142校,教职员212人,190个班,学生5406人。
  表8-1酒泉3个中等学校统计表
  (1945年)学校名称 班级数 学生数 房屋间数 月支经费(元)河西中学 9 320 250 42000肃州师范 9 244 358 36359酒泉师范 7 216 200 16000合计 25 780 808 94359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酒泉师范增为9个班,学生增加为395名,教师也相应的有所增加。1947年,酒泉县有各类小学150所。其中中心小学10处,国民小学135处,国立小学2处,省立小学1处,私立小学2处,回民小学1处,撒利维吾尔小学1处,藏民小学2处。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县实有人门为104986人(其中男55500,女49486人)。其中受高等教育毕业的165人(其中女11人),肄业的40人(其中女2人);高中毕业的309人(其中女30人),高中肄业的102人(其中女6人);初中毕业的459人(其中女34人)。在初等教育中高小毕业的722人(其中女71人),高小肄业者302人(其中女40人);初小毕业的859人(其中女119人),初小肄业的1792人(其中男659人,女1133人);读过私塾的4851人(其中女58人);全文盲88560人(其中男40673人,女47887人),占总人口的84.35%,受过高等和中等教育的仅占1.02%,高小和初小以下占14.63%。
  据《酒泉县要览》记载:“本县有国立中等学校2处,省立中等学校1处,均各设附属小学1处(共有16个班级,学生733人,教职员31人)。私立小学2处,七班(学生318人,教职员8人)。藏民小学3处,三班(学生122人,教职员5人)。县属中心国民学校10处,保国民学校135处,县民众教育馆1处。县属各小学,学级数共188班,学生8377人。全县及龄儿童16348人,失学儿童13235人,入学儿童(在校8377人)占及龄儿童总数51%”。
  抗战时期,迫于抗日救国的需要,国民政府教育部,倡导普及成人教育,曾推行“民众补习教育”,饬令各省各县大办民众业余识字教育,编印发行《民众识字课本》。酒泉县凡有小学的地方,都办起了民众识字班,由小学教师兼任民众教师,全县有数十个班,每班约三四十人不等,县民教馆也办了识字班,有学员二三十人。据《酒泉县要览》载:1946人前后,全县总人口为104986人,“失学民众34565人,未入学者14261人,已入学者19944人(其中男子10127人,女9817人),占失学民众总数的58%。但据1947年警察局调查:全县文盲为88560人,与《要览》所载不相符合。全县小学教职员共计25。人,统计资历如下:(1)师范学校毕业者120人,占47%;(2)师训班毕业者62人,占24%;(3)小学毕业者74人,占29%。

知识出处

民国酒泉县志

《民国酒泉县志》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民国时期酒泉(肃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将帮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时期酒泉的自然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鸿文
相关人物
蔡元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中华民国成立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酒泉县要览
相关作品
民众识字课本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