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郑成功” 相关
共 63 条 1 / 5
1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中国福建省德化县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事件。从宋朝到清朝,德化县多次发生农民起义,其中一些起义规模较大,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这些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
2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惠安县自唐代以来文学名家的作品,包括黄讷裕、黄宗旦、郑褒、谢履、卢琦、谢子龙、康郎、李恺、戴一俊、戴云、林之濬等人的诗文集。同时也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惠安县文学作品的活跃情况,包括陆昭环、陈瑞统、施肃中、陈作二、陈国波、陈...
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位于南、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因此果树种类、品种丰富多样。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42个品种的果树,包括热带果树、亚热带果树、暖温带果树和温带果树。其中,柿、芒果、龙眼、荔枝、柑桔等为主栽果树。柿树有油柿...
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人民在明末和清代迁徙到台湾的历史。在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安溪人参与了他的队伍,并随他前往台湾。在清代,安溪县乡民往台开垦的也不少,仅龙门榜头白逸宇派下就有200多人迁徙到台湾。其他姓氏也有不少人迁徙到台湾开垦,如湖头儒林...
5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泉州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文章。文章涵盖了泉州民间文学、群众音乐、群众舞蹈和传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内容,介绍了泉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艺术表现和传统文化活动。
6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泉州的传统雕塑和工艺品,包括木偶头像、佛像雕塑、其他雕塑、漆艺、刻纸、灯品、竹编、采扎和刺绣。其中涵盖了泉州木偶头像雕刻的历史发展、佛像雕塑名师和作坊的兴起、泉州的木雕装饰、彩塑泥偶的制作、锡雕的发展、漆画和脱胎漆器的艺术形式...
7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市自唐代以前开始与国外进行通商贸易,华侨逐渐增多,泉州人远洋谋生的历史,以及明清时期海禁解禁后泉州人出国定居的高潮,民国时期泉州人大规模出洋,及解放后泉州市移居国外的人数锐减的情况。
8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人在历史上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参与了台湾的开发和建设,对台湾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一些台湾人也选择迁居回到泉州定居,成为泉州的一部分。
9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与台湾之间有着长期的通商贸易往来,涉及丰富的商品和货物,为两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台商也投资兴办了许多企业和行业,为泉州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10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泉州与台湾之间在教育、科技、艺术和宗教等方面有着深厚的联系。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多泉州的文人学士、教师和学生移居台湾,对台湾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科技领域,泉州人带去了医药卫生科技、农业科技和土木建筑科技等,为台湾的发展做...
11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鲤城区诗联文选的情况。
12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章主要介绍了南安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情况。文章提到了南安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经普查登记的文物点等数量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并详细介绍了安平桥、郑成功墓、九日山摩崖题刻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等重要文物保护单...
13
知识出处: 晋江市志(1988-2007)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晋江市档案馆及基层档案机构的发展历程、馆库建设以及业务指导工作。在机构设置方面,晋江市档案馆经历了从党政档案统一管理到与市档案局合并,成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的变化;基层档案机构则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健全。在馆库建设方面,晋江市档案馆的设...
14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 类型: 照片
15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上册 | 类型: 照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