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527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物
分类号: K87
页数: 6
页码: 744-749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南安市的文物保护单位情况。文章提到了南安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经普查登记的文物点等数量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并详细介绍了安平桥、郑成功墓、九日山摩崖题刻和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修建历程、文化价值等。
关键词: 文物 文物保护 南安市

内容

一、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全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安平桥、郑成功墓、九日山摩崖题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陀罗尼经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南坑窑址分别于2001年6月、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塔岩石塔等10处文物1996年5月、2001年1月和2005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列入第四批、第五批和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1993年5月、1998年4月,南安市(县)政府分别公布3批51处文物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经普查登记的文物点100多处。重要馆藏文物3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256件。
  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1.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南安市水头镇至晋江市安海镇的海湾上。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14年建成。明清两代曾多次修建。安平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
  安平桥为花岗石构筑。现存桥墩331座(其中长方形墩259座,尖端船形墩27座,半船形墩45座),桥长2255米,面宽3—3.8米。桥面用5—8条大石梁铺架,每条梁长5-11米、宽0.6-1米。桥两侧围以石护栏。桥头有门楼,楼上嵌阴刻楷书“海国安澜”石门匾一方,为清嘉庆南安知县盛本所书。桥上建憩亭5座,中亭名“水心亭”,界晋江、南安两市水域,亭面阔五间,内祀释迦牟尼,门柱有对联云: “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中亭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刻16通,亭前有宋代雕刻石将军2尊。
  1980—1985年,国家文物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拨款大修,修复圮毁、倾斜的桥墩236座,吊装桥板2252条,并安装石护栏、装配石狮、清淤筑堤、恢复两侧各宽30米的水面。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郑成功墓
  郑成功墓位于水头镇康店村覆船山南麓。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南安石井人,是17世纪中国反抗荷兰侵略者,收复并开发台湾的民族英雄。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4月,郑成功挥师东渡,同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迫使荷兰侵略者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日(1662年6月23日)郑成功病逝,葬于台南洲仔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御赐郑成功及其子郑经的灵柩葬于南安郑氏祖茔。墓坐东朝西,砖圹多室家族合葬,外观为三合土拌糖水灰构筑。墓碑用花岗岩雕砌成“山”字形,墓缘碑座均由精雕的花岗岩石砌成。墓碑阴刻“明石井乐斋郑公、淑慎郭氏、乔梓五世孙、六世孙、七世孙茔域”。郑成功系乐斋的六世孙。墓埕两侧矗立二根八角形华表,直径52厘米,高约14米,相距15米,顶端各雕有蹲踞的石狮一只。华表下方竖有石夹板9对,左5右4,作为立旗之用。
  1962年1月,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之际修葺郑成功墓体。1982年又整修墓堤、台阶,修建山门和围墙,在墓前两侧增建石构憩亭各一座。
  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九日山摩崖题刻
  九日山摩崖题刻位于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晋江北岸的九日山上。山有东、西、北三台,自晋代以来历代均有石刻。现仅存北宋至清代摩崖石刻77处(段、方),其中宋刻61处、元刻6处、明刻9处、清刻1处。留名人数250位,著名者有宋代蔡襄、苏舜元、苏绅、虞仲房等。内容包括15处景迹题名,11处登临题诗,29处游览留名,7处修建纪事,13处有关海外交通航海祈风题刻。
  海交祈风题刻,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间,泉州郡守或提举市舶使率领僚属、商贾等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祭祀海神通远王及登临览胜的情形。这些宋代祈风题刻是研究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贸易的珍贵史料。
  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其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蔡资深(1839—1911),字永明,乳名浅,16岁随父到菲律宾经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因赈济泉州水灾有功,诰授“资政大夫”衔。清同治乙丑年(1865年),他开始在家乡建造这一民居建筑群,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竣工,历时40多年。建筑群现存较完整的宅第有15座汉式大厝和一座宗祠,计大小房间近400间,建筑群分五行排列,每行2—4座不等。单体建筑大多为三进五开间,旁有护厝,或东西各附一组,或单附一组,东面还附建书轩、梳妆阁、醉经堂。座与座之间前后相距10米左右,砌以石埕相连,左右两侧各铺2米宽石板作通道。主体建筑为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木构架,配以燕尾形屋脊。各座都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灰雕、砖雕、花岗岩和辉绿岩石雕。雕饰采用透雕、浮雕、平雕手法,雕有飞禽走兽、花草游鱼、山水人物、戏剧故事和博古图案。部分宅第厅堂壁饰还有当时名人的书画作品。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气派恢宏,富丽堂皇,既是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典型建筑,又体现中外建筑艺术的交融。
  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东田南坑窑址
  东田南坑窑址位于东田镇南坑村大坝垵、大场仑、土垄后、仓坪圹、大宫后、顶南埔、枪仔岭,共20多处,面积约20万平方米,堆积层厚1.5米左右,保存较完好,大多为宋元窑址,少数延续至明,1977年发现南坑窑烧制青瓷、白瓷、青白瓷,釉色晶莹润泽,釉层均匀浑厚。器型有碗、炉、洗、罐、杯、盆、壶、瓶、碟和玩具等,质地大多坚硬细腻,饰有莲瓣纹、折扇纹、草叶纹、缠枝卷草纹、篦纹和弦纹等。
  南坑窑为闽南沿海烧制青瓷的最大规模窑场,所烧制的碗造型与同安窑类同,但口径略大,达25厘米。器内装饰篦划纹,还有蔓草、草叶、大吉等,但不见双鱼装饰;器外刻直线纹,也有划莲瓣纹或篦纹。素胎没纹饰的葵口碗也为同安窑所未见。采用匣钵件烧,垫圈支烧或支圈复烧。产品在日本及东南亚大量出土或出水,以青釉篦划纹碗及瓜形盖盒最具代表性。
  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
  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990年设立,为南安文物保护管理的主管单位。郑成功墓文物保管所、九日山摩崖石刻文物保管所、安平桥文物保管所、蔡氏古民居文物保管所分别为相应文物的保护管理机构。2008年,南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含以上4个文物保管所)编制6人。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建置沿革与行政区划、环境、资源、人口、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社会团体、民政·民族·宗教、劳动与社会保障、南安与台湾的关系、城乡建设、供水供电以及交通设施、城镇名片·品牌·商标、对外贸易与合作、农村与农村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邮政通信、建筑业与房地产业、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9-2008年南安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成功
相关人物
蔡资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南安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安平桥
相关作品
郑成功墓
相关作品
九日山摩崖题刻
相关作品
东田南坑窑址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