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莒县” 相关
共 102 条 2 / 7
16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基督教,是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通称。在国际上,包括罗马公教(在中国亦称天主教)、正教(亦称东正教)、新教(在中国通称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在中国的基督教,原属上述新教派系,但不称新教,通称为基督教,又称耶稣教。
17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在1898和1899年间,山东南部沂州府所属的兰山、郯城、莒县、费城、沂水、蒙阴、日照等7州县的人民不堪帝国主义传教士和封建统治者的压迫而燃起了抵制洋教、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烈火,这就是“沂州教案”。在此期间,郯城境内,也爆发了 “神山教案”...
18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1939年5月,日军在青岛、潍县、济南、兖州、徐州等处集结重兵;6月初,向鲁苏战区总部和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所在地沂水东里店一带进攻。6月25日,我随一一四师师长方叔洪在拐棒峪与大股日军遭遇。当时方师长手下只有一个特务连,一个骑兵连的一个半武装...
19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1878年(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下令:各省、府、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府郡的书院改为中学堂。沂州府的府治在临沂(当时称兰山县清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沂州府于原考棚内首创山东省立第五中学堂。先后任校监的有郭学廉、孙砚耕、李德竣、王...
2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1979年,在莒县城东陵阳河原始社会遗址中发掘岀5枚硬石,3枚为玉质,2枚为石质,均呈方楞体,制作精细,锋端锐利。经考古学家鉴定:这是大约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用以针刺治疗疾病的砭石针,是人类最原始的医疗器械。1972年,在临沂银...
2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1948年以后,解放区日益巩固和扩大,国民党军队仅占据临沂、郯城少数孤立据点,解放区各县人民政府重点整修了莒县至十字路、莒县至日照、沂水至博山、沂水至临沂的公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战役中,临沂动员了几十万民工整修了北至穆陵...
2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临沂的蚕丝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起,就开始植桑养蚕,自古享有“齐鲁之桑甲天下”的美誉,丝绸产品也闻名遐迩。1976年临沂金雀山九号汉墓出土的西汉时期桑丝帛画,织工相当精巧,薄细程度属全国上乘,展示了当时丝织业的发达。这一国需民邕的...
2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临沭县最大过境河流一一沭河,发源于沂水县西北沂山泰薄顶。经沂水、莒县、莒南、临沂等县市,自大阎庄人临沭县境南下,经青云、白旄、南古、醋庄、曹庄、店头、石门、华侨等乡镇,至大官庄以西,分为东、南两支。东支为人工河(新沭河),经石门、官庄、前庄...
2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马鬐山,亦名蟒山、蟒齐山、马子山、磨旗山,位于莒南和莒县交界处,南距莒南县城约21公里,北距莒县县城30公里,海拔662.2米,占地30平方公里。现被占地30平方公里、蓄水2.7亿立方米的陡山水库三面环绕。其山势雄伟,绿水荡漾,环境优美,景...
2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沂蒙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临沂地区的山茶历史悠久、《蒙阴县志》、《重修莒志》都有记载。明朝兵部尚书王越任山东按察使期间,曾作诗《咏蒙山茶》,称“冰绡碎剪春先叶,石髓香粘绝品花”;“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高度赞颂了蒙山茶的...
26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临沂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北部为山岭丘地,南部为平原,年降雨量为750一850毫米,适宜树木生长。该区原山丘岭地森林覆盖率高于北方山地平均值。虽经近代兵匪战乱,毁坏严重,至今幸存下来的古树颇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百年以上的名木古...
27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在湖南农民运动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农民协会。俺沽渣汪村农民协会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其领导人是扈元龙,成员有扈元荣、扈元成、扈元升、扈元章等几十人。当时农民协会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28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莒县大刀会总首领梅景玉领导会众与欺压百姓的乡长李寿辰斗争。驻莒县的韩复榘部展(书堂)师、运(具昌)旅的田海中团前往镇压。大刀会在脉猪墩抗击官兵失利后,退至黄山沟村。
29
知识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莒县南部的广大地区(即今莒南县),从1919至1937年期间,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水、旱、蝗虫等自然灾害迭起,加之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广大劳苦大众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最为严重的是1919年至1929年,在这十年的岁月里,板泉...
30
知识出处: 莒南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鲁东南一带土匪猖獗,匪迹所至,绑架勒索,拦路抢劫,杀人放火,百姓遭难。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