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鬐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526
颗粒名称: 马鬐山
分类号: K928.3
页数: 7
页码: 673-679
摘要: 马鬐山,亦名蟒山、蟒齐山、马子山、磨旗山,位于莒南和莒县交界处,南距莒南县城约21公里,北距莒县县城30公里,海拔662.2米,占地30平方公里。现被占地30平方公里、蓄水2.7亿立方米的陡山水库三面环绕。其山势雄伟,绿水荡漾,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还有许多的人文古迹,被史书称为 “莒之名山”。
关键词: 马鬐山 蟒齐山

内容

马鬐山,亦名蟒山、蟒齐山、马子山、磨旗山,位于莒南和莒县交界处,南距莒南县城约21公里,北距莒县县城30公里,海拔662.2米,占地30平方公里。现被占地30平方公里、蓄水2.7亿立方米的陡山水库三面环绕。其山势雄伟,绿水荡漾,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还有许多的人文古迹,被史书称为 “莒之名山”。
  战国时期楚莒交战的古战场
  据传,楚国大将淖齿讨伐莒国时,曾在马警山一带与莒国交战数月,后终于攻下莒国。前不久,在此发现左徒戈(现存莒南县文物馆)。左徒,楚国官职。文物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古战场的说法。
  隋代蟒齐王在此山为王
  相传在距今1000多年前的隋朝,有一条大蟒成了仙,变成人形在此山称王,称蟒齐王。另有民间传说蟒齐王是条青龙,当年隋炀帝杨广到其叔杨铃(守登州)处,骑马行至马髻山东的马家庄前青龙桥上,突然走不动了,杨广低头一看,一条青蛇盘在马腿上,欲斩之,但觉得蛇虽小力却不小,就说:“此等小蛇,虽有蛮劲却非真龙,仍乃一蟒也,你且放我,后会有期。” 数年后杨广又从此经过,此蟒已称王,杨便与其交战,激战多日不分胜负。后来杨广摸清了大蟒不喝鸡山(在马薯山东边)神力泉的水就没有神力,每天晚上都要上鸡山饮水的秘密,便在大蟒必经之处埋下地犁刀,将大蟒刺死。现在鸡山西坡仍有刺杀顶子这个地名,传说就是大蟒被剌死的地方。
  宋代杨妙真在此山下寨
  杨妙真和李全,在马警山周围是老幼皆知的人物。南宋金章宗泰和年间,河北、山东爆发了红袄军起义,红袄军的重要首领巾帼英雄杨妙真曾以此山为根据地屡败金兵。山上至今仍有"嘉定九年四娘子此山下寨”径尺摩崖大字,据说是杨妙真亲手所写。
  杨妙真,山东青州人,生卒年月不详。其哥杨安儿是早期红袄军的领袖之一,嘉定七年(1214)十二月乘船去即墨途中在岠帽山被金人收买的舟子曲成杀害。部下刘全拥戴杨妙真为首领,从此杨妙真高举抗金义旗,转战潍、莒和鲁东南一带。《宋史》载:“安儿无子,从子友伪称九大王,不闲军务,安儿妹四娘子狡悍善骑射,刘全收溃卒奉而统之称曰'姑姑'”。杨妙真接任红袄军首领后,屡战不利,被迫南退,在莒县龙山一战被金击败,撤至马警山。在这里与早就在此山抗金的另一股红袄军首领李全(山东潍坊人)相遇。在马鬐山西的“四官埠”两人进行了3天比武,互相倾慕、佩服,即结为夫妻。《宋史》称杨妙真退至马髻山时,“众尚万余,掠食至磨旗山,全以艺众附,杨氏通焉,遂嫁之”。
  杨李结合后,夫唱妇随,同心协力声威大振,开始了历时3年(1216一1219)的以马鬍山为根据地的抗金斗争。他们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首先是城池的修筑,其内城旧址(当地人叫“金銮殿”)在马鬐山之南莒南县涝坡乡城子村西的山怀里,这是杨妙真的大本营及指挥中心,建筑十分宏伟,至今仍有许多文物依稀可辨,其殿用玉石柱子的残块仍在城子村。其外城北墙在陡山乡山西头村南,从山顶延伸至水库,现仍有一段长约200米、宽20多米的土石墙建筑。东城墙在今莒县中楼镇马家庄西仙洞下,依山向南一直筑到大柱山,转而向西至水库。后其西城全部和南北城墙大部均被陡山水库淹没。《中国农民战争论文集》有“马髻山城自山顶筑起,逶迤而下,沿河之滨,平原之上,面积约二三十平方公里”之记载。该山南、西各有一条古栈道,为石阶建筑,宽约五六米,两条总长约四五千米,现已残缺不全。据说当年杨妙真和李全能并排骑马上下山。山顶有个寨中之寨叫“八趟屋”,传为蟒齐王所建,杨妙真重修。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滨海军区在这里关押过犯人。此处东西各有一个哨所,南面有一个寨门。最前一趟有地穴,据传穴内有暗器,有杨妙真撤离时留下的窖藏。西北还有一个长约二三百米、宽约20多米的训练比武场地叫跑马趟子。八趟屋前有石碑摩崖,字迹多数可辨。此处原有古银杏树一株,其空洞可容4人打牌。据《重修莒志》载,此树植于唐代,1913年雷击起火烧了3天3夜,临沂都看到了火光。以后小窑村王金恩又重栽了一棵,高30多米,一搂多粗,毁于十年浩劫。向西70多米的山溪出口北侧有一个赑屃残骸。从南寨门到金盆顶,从东哨所到跑马趟子,这一片约四五平方公里的地方,现仍留有当年义军用的石磨、石臼、马槽等文物。
  再就是广开商贾,发展经济,制造兵器。他们在浔河西去15公里的大店镇北铃铛口筑闸蓄水,提高浔河水位供军需和水路运输用。还大力扶持渔、盐业.由于这里的人民有渔、盐贸易的传统,经杨李大力扶持后,马髻山一带成了南通涟水,北达潍、密的贸易集散地。今山西头村的四官埠是他们的集贸市场。当时的手工业发展迅速,现在的大址坊村是他们的造纸作坊,薛家窑,小窑、马齐窑是烧制陶器的作坊。军事方面,他们自己冶铜炼铁,制造兵器。原来的演武厅(已被水淹没)和鸡山西坡的铜石汪附近是他们的冶炼遗址。他们文武兼顾,据说大店镇的大小公书村及洙边镇的书院村,是义军培养子弟读书的地方。雀山后的考场,是他们选文武贤才的地方。政治外交方面,他们广开外交途径,团结朋友。现在的筵宾村是他们接待和宴请客人的地方。
  杨妙真和李全结合后(1216一1231)的15年内,经历了起义抗金、投宋抗金、叛宋投元三个阶段。其间她一直是红袄军的二号人物。1232年李全在扬州化湖坡战死后,史书只记载杨妙真回了山东削发为尼,但在何地出家,一直是个谜。一说回了老家青州,一说又回到了马警山,但都无确址。鸡山上有个李姑子庵,建于宋代。清末“毛子”虏掠鸡山一带,百姓均躲在鸡山上,夜间鸡山周围灯火四起,成队成行,时人说这是杨妙真在此得道成仙用仙兵为民站岗,“毛子”围困多日未敢进山,百姓甚为感激。为表心愿,事后该庵道人便从扬州至青州化缘数省,将庵重修,并从原址上迁50米,易名太平庵。这里幽静隐蔽,山清水秀,别有洞天。庵内有银杏树两株,占地一亩,高30多米(“文革”中毁一株)。解放前后由赵氏3兄弟主持,他们说杨妙真晚年带儿子李壇和女侍数十人,为避害随夫姓李在此度过晚年,现有无字碑一块,传为妙真碑,确否待考。
  任道安修炼仙人洞
  马鬐山上的仙人洞(也叫寿星洞),在马鬐山之阳小窑村东北的悬崖上,有险道自西可进入。入口直径约3米,深约13米,中有坎隔,最里边有石坑,是马警山上的景点之一。相传北宋时女英雄穆桂英的师父任道安曾在此修炼。据民间传说穆桂英为大破天门阵前来请教师父,因这个山是贼山,在皇帝那里,任道安不敢挂马鬐山的号,只说在雀山(马髻山南面的一座小山)后朝阳洞修炼。穆桂英在雀山3天未找到朝阳洞,便祷告起来,师父在洞中掐指一算知徒儿穆桂英来了,便岀洞赐教。穆桂英得到玄机后才破了天门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个故事给马警山增加了几分灵气。
  人文和自然景观
  马鬐山前有莒之最大寺庙一一敬龙观,原址在山顶八趟屋,因众僧违法被官府査抄,后迁下山在“金銮殿”处建庙。杨妙真上山后将庙占领,始迁至现址。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滨海军区将庙作兵工厂制造武器弹药。
  该庙盛时曾有教徒1000多人,占地640平方米,房64间。据《重修莒志》载:“马鬐山有神祠,乔乘云,宋正和四年勒额惠威庙,元为净居寺,清为海龙庵,道人田本钦重修,现改为敬龙观”。道人崔人同讲:“庙中原有自宋至清代石碑57座,书法极佳,形状各异,可惜已全部破坏”。其中载《重修莒志》、《祈雨显应碑》文1500多字,有“为莒之名山,山上有泉能出云为雨,泽物效灵,虽不载于礼典而泉之北有神祠(指老母洞),无从考究,然祈而祝之者故老相传以其风雨时而百姓宁也”。此泉在山顶八趟屋前,泉中生长着一种仅此山有的背青兰, 腹红、黄相间的蛤蟆,曰金蟾,此泉因名为金蟾泉,其水清凉甘甜,登山者无不争饮。八趟屋后八九十米有老母洞,洞前有灯台、香炉和摩崖,洞深6米,现已淤积。传说洞中原有老母塑像,腹中有个银元被山下的一个泼皮破腹盗走。后有阴阳先生给他相面算命说他做了坏事,会被神报应抽肠而死。不久,因其脱肛在猪圈大便,被猪咬着了大肠,全部抽岀而亡。
  山上现已发现“斩大将王先处”等6处摩崖。还有多人捐资,由原临沂地区工艺美术公司王维祥同志负责塑的妙真、观音、弥勒佛、明皇姑等塑像。有斩将台、仙人洞、桃花庵、神龟出雾、雄狮峰等64处景点。还有鲜为人知的“仙人演乐”飞碟(UFO)等未解之谜,有待有心人和专家研究。
  动植物和中草药资源
  马警山由于高大险峻且有水库环绕,吸引和保存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动物有:豺、狼、狐狸、猞猁、貉、獾、野兔等几十种兽类;大雕、巨储、山鸡、十窝兰、金丝鸟、戴胜等30多种鸟类;水库中还有天鹅、鸳鸯、仙鹤、大雁、野鸭等40多种水禽。春天东海的海鸥都来光顾。中草药有:首乌、枸杞、玉竹、石苇、土元和抗癌药半枝莲、猴子眼等200多种。还有20多种当地人已用于治病,但在《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无记述的中草药。
  马警山峰险石怪,巍峨雄伟,一年四季都有“万金”、“还阳草”点缀峰间,松柏成林,郁郁葱葱。寒冬腊月仍有无名小花在山谷里开放,山顶还覆盖着大雪的时候,山前就开出了“白头翁”。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迎春花和山杜鹃,姹紫艳红,美不胜收。夏秋两季野菊花、山丹花、石鸡花争芳斗艳。秋冬时金盆顶上的芦苇高可没人,在山风吹动下波浪起伏,似湖泊苇塘,如塞外草原。更神奇的是马口石上竟长岀了杨柳和香蒲,使人惊叹不已。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杨妙真
相关人物
莒县
相关地名
莒南县
相关地名
敬龙观
相关作品
马鬐山
相关实物
金蟾泉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