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236条
析出资源
367条
图表
146条
事件
709条
地名
8条
专题
6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福州市” 相关
共 1236 条 9 / 83
12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电子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电子工业局和福建电子进出口公司的对外贸易活动,包括出口产品、进口设备和技术、与外商的接触和洽谈业务等。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福建电子工业开始向外向型转变,福建电子进出口公司也承担了更多的对外经济活动工作。
12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普通粘胶纤维开发始于1964年,主要生产厂家为福州人造纤维试验厂和南平化纤厂。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扩建,产量逐年提高,品种也逐渐增多。
12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的富强粘胶纤维生产始于1965年,主要生产厂家为福州人造纤维试验厂和南平化纤厂。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扩建,产量逐年提高,品种也逐渐增多。
12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棉纺织业在6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多次变革和引进新设备,产量逐年增长。至1990年底,全省拥有棉纺纱生产能力46.2024万锭、气流纺纱8880头,累计生产纯棉纱42.8418万吨。
12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涤纶纱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涤棉混纺纱和纯涤纶纱两个方面。三明纺织厂是最早开发涤棉混纺纱的企业,福州棉纺织印染厂等企业也相继加入生产行列。纯涤纶纱的开发始于1981年,主要由三明纺织厂等企业研制,产量逐年增长。
126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的粘胶纱生产经历了混纺纱和纯纱两个阶段。粘胶混纺纱主要在70年代开发,80年代初达到高峰,随后因市场变化产量下降。纯粘胶纱在80年代末开始研制,产量逐年增加。
127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腈纶纱生产经历了纯腈纶纱和腈纶混纺纱两个阶段。纯腈纶纱由永安纺织厂首家研制,产量逐年增加。腈纶混纺纱由永安纺织厂独家生产,产量较少。
128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生产了多种类型的纱线,包括纯腈纶纱、腈纶混纺纱、苎麻混纺纱、中长型纤维混纺纱和棉、氨纶包芯纱等。
129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从民国时期开始生产医药用纱布,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产量逐年增加。70年代末期,由于经编涤纶蚊帐的兴起,帐罗布的产量开始下降。1980~1985年,全省共生产医药纱布7857.17万米。
130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在工业用布方面有着丰富多样的产品,包括帘子布、维棉粉袋布、帆布和植绒革底布等。不同时期,产品的产量和特点也不同。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省内需求,还销往省外和国外。
131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帆布生产始于1957年,产量逐年增长。80年代后期,纯棉帆布产量上升,纯维帆布产量下降。植绒革底布及塑料业用底布是80年代后期开发的新品种。
132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建省棉毛布及棉毛衫裤的发展历程。从50年代初的起步,到60年代的调整,再到70年代的稳定发展,以及80年代的繁荣,福建省的棉毛布及棉毛衫裤生产经历了多个阶段。
133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针织童装在国内市场上享有声誉,主要生产厂家有十数家,以纯棉为主要面料,也有腈纶、腈棉、涤棉等品种。各厂家开发出不同系列的产品,1956~1990年共生产童装11936万件(套)。
134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丝线、丝绵生产历史悠久,但受原料、政策等因素影响,产量波动较大。手工丝绵和机制丝绵都有,机制丝绵主要利用不能缫丝的下脚茧生产。
135
知识出处: 福建省志·纺织工业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还生产过纱、绒、被面和绫类真丝织品。纱类产品包括漳纱和罗底纱,绒类产品漳绒在明清时期闻名全国。被面是福建现代丝织品的第一个产品,绫类产品只有福州丝绸厂和邵武丝绸厂生产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