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瓜州县” 相关
共 198 条 6 / 14
7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对于瓜州古名人的介绍,归录于《瓜州文史第八辑》一书中。
77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唐瓜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瓜州古城(锁阳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隋开皇三年初设常乐郡,唐武德四年置瓜州。瓜州古城(锁阳城)沿用时间长,内涵丰富,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堡遗址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考古和科学艺术价值。...
78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一朝栽杞苗,十载遍地红”。自2006年全县开展枸杞引种试验取得成功以来,瓜州枸杞经历了栽培品种由少到多、种植规模由小到大,发展效益由低到高,产业基础由弱到强的华丽嬗变,枸杞产业成为近十几年来全县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成为...
7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蜜瓜产业发展概述我县古称“瓜州”,具有悠久的蜜瓜种植历史。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瓜州所产白兰瓜、黄河蜜等蜜瓜品种就以肉汁甜爽,味道芳香、大小均匀、易储耐运而走俏市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瓜州县蜜瓜远销北京、沈阳等大中城市,甚至打入香港市...
80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瓜州县设施农业发展概述李宏亮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起步于90年代,主要以第一代土夯日光温室为主,面积不足百亩。近年来,随着瓜州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期间,由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更新换代,大部分老旧温室、...
81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思想,唤起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创造精神。地处甘肃河西地区的瓜州县也迈开了改革步伐,在农村推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这些改革举措还未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82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往事回眸瓜州县人民医院张大强瓜州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5年,其前身为安西县卫生院,为国民党政府设立,是当时全县唯一的官办卫生机构,当时仅有医护人员5名,其中医生1人,护士1人,卫生员1人,助理护士2人。由于国民党政府对医院建设漠不关心,一...
83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瓜州县人民医院张大强瓜州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5年,其前身为安西县卫生院,为国民党政府设立,是当时全县唯一的官办卫生机构,当时仅有医护人员5名,其中医生1人,护士1人,卫生员1人,助理护士2人。由于国民党政府对医院建设漠不关心,一不拨经费...
84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2016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正在有序推进,作为瓜州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我承担全县地名普查资料审查工作。期间遇到一个新问题,瓜州县、XX乡、XX村是地域名称,县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是机构(单位...
85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瓜州县十个“工”和十道“沟”地名的由来李春元瓜州县分为东半县和西半县,东西相距120多公里。东半县境内有十个沟,西半县有十个工共同组成了瓜州县。因回民信奉伊斯兰教,故将汉、回民族分别安置,由头工堡至五工堡安置回民,曰“回民五堡”,由六工堡至...
86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由于瓜州县年降水量不足45毫米,蒸发量高达3300毫米,导致境内风大沙多、植被稀疏,自然生态条件恶劣,绿洲面积不足县域面积的15%,每年扬沙和沙尘暴发生频率达72天,“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世界风库”成了瓜州县的代名词。解放初,全县有风...
87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瓜州湿地变迁史的介绍,归录于《瓜州文史第八辑》一书中。
88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瓜州县野生动物的概述,收录于《瓜州文史第八辑》一书中。
89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瓜州县境内分布着甘肃极旱荒漠安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塘墩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县内所有动植物均在两个保护区内有分布。另外,在保护区大小不同地带的水域环境内普遍分布有浮游植物如刚毛藻、轮藻以及水棉等藻类共有6门36属。根据《甘肃省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90
知识出处: 瓜州文史 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瓜州故事,收录于《瓜州文史第八辑》一书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