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禕” 相关
共 423 条 10 / 29
136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此文讲述了杨君克安家世的笃厚,以及他被服儒雅、粹然君子人的形象。强调了善的重要性,提倡循理尽分,不自欺欺人,以善立于性命。
137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卷收集了多个记事游记,每个记事都以不同的地点为背景,其中包括文丞相画像记、慈溪县学记、漢南北军记、唐两省记、清宁堂记、漳浦县孔子新庙记、学诗斋诗记、杨氏墓记、福建转运盐使司题名记、友怡堂记、崆峒山房记、鹦适轩记、归全精舍记、婺州路总管府推...
138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讲述了宋丞相文信公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忠义大节和死得其所的死法。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公的敬仰和纪念,并提到公的遗像由邓某所造,现藏于袁泰氏家。
139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介绍了慈溪的学宫始于宋庆年间,刘君和刘肇相继担任县令并重建了孔子庙。二百四十多年后,学宫和庙都因灾害毁坏,陈麟来到慈溪担任县尹并重建了学宫。
140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讲述了中国汉朝时期的南北军制度。南北军是汉朝时期的禁卫军,南军保卫宫城,北军保卫京城。文章讲述了南军和北军的职责、人员数量以及历史沿革等。
141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相的职责和两省的建制,指出两省虽同为天子之相,但事权并不相同。两省的建制沿袭了黄帝、舜、汤、周等时期的制度,最终在唐高宗龙朔元年正式确立。两省的官员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为了辅佐天子治理天下。
142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该文章介绍了道士俞君元吉的居所——清籟堂,并讲述了道家关于天清地籟的观点,探讨了道家思想中的本原、自然和道德等问题。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道的理解和追求,认为学道需要内外兼修,需要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143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该文章介绍了漳浦县新修建的孔子庙的建成过程和历史背景,以及该县的学术文化和教育发展。特别是突出了张侯在修建过程中的贡献,并赞扬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执政能力。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孔子庙和学术文化的理解和评价。
144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该文章讨论了诗歌的重要性,认为诗歌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关于诗歌的争议,如二南、大小雅、周颂等诗歌是否为周公所定。最后,作者提到了一些关于诗歌的理论和观点,如朱熹的理论和王文宪公的修正。
145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该文章是关于杨氏家族的历史和重新找回祖坟的故事。杨氏是乌伤的望族,自南宋以来有许多成员担任高级官员。杨芾是其中之一,他致力于保存家族的祖坟并成功将其收回。文章中描述了杨氏家族的历史和重新找回祖坟的过程,并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146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介绍了洪武元年,福建设立转运使司,杨桢和吴某被任命为使和同知。他们认为官府应有题名石,于是计划刻石以记录官员姓名。本文描述了福建八州的繁荣景象和煮海之利,但战争后人口减少和课税增加导致人民苦不堪言。然而,杨桢和吴某能够深入研究其利弊,并...
147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主要描述了黄氏家族的友爱传统和兄弟情谊,以及对于家族和谐、社会和谐的向往。
148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赣郡城南二十里的崆峒山,以及刘宗弼的家族和学术背景。文章提到刘宗弼以儒学自奋,成为进士,并以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文章还提到了圣贤之道的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最后,作者提到崆峒山的奇景和美不胜收之处,值得文人墨客去...
149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主要讨论了人生在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自适其适的态度。作者认为,古之至人以和其天倪、全其天器、无为而治,不过安乎天分、休乎天均、自适其适而已。斥鸚之飞、大鹏之翱翔、畢志于榆枌都是自适其适的例子。作者批评世人不能自适其适,而是受物欲所困,与...
150
知识出处: 王忠文公集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介绍了吴郡袁君在吴县胥台乡穹窿山职坞之原安葬其先府君后,建一庐作为岁时拜祭会聚之所,名曰归全精舍,请黄公撰写铭文。文章强调孝道,认为奉父母之遗体而不知敬爱以全其归,不能称为孝。孝子应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归而能全。袁君以孝闻名,以善称其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