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朱塾” 相关
共 20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朱熹在建阳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的是朱塾墓在建阳崇泰里(今莒口镇)大同山麓、魏墩村旁平岗上。大同山顶有天湖,终年不涸。朱塾墓背负大同山,周围眼界开阔,景色优美。
2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漳、汀、泉三州经界问题的争议以及朱子推行经界的过程。朱子为了推行经界,经历了一系列努力和阻力,包括向朝廷申请、寻求外戚郑兴裔的帮助等。最终,朝廷决定让漳州先行经界。此外,朱子还进行了州学改革和整顿,延请名士入学,撤换旧的学官,并刊...
3
知识出处: 朱子的学术交流方法论自觉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邓广铭在评价陈来所著《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时指出:“在南宋中叶,朱熹在学术思想界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当时的学者士大夫与他具有学术思想上的联系的,实繁有徒。因此,朱子书信的涉及面便极为广泛。唯有像陈来之具有深厚的功力,才能进行博洽的稽...
4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为了让儿子朱塾专心学习,采取了送他到婺州学习的方法。在朱塾离家时,朱熹写了《训子从学帖》给他,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关心。
5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训子从学帖》中对儿子朱塾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要求,涉及了学习、交友、处世、待人等方面。这封家书充满了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6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塾通过父亲的信受到启发,努力学习并进步迅速,最终成为一位官员。朱熹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为根本,对儿子进行谆谆教诲,要求他勤学、勤思、谨行,注重人际关系和品德修养。
7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宋元时期兴起的朱姓大族中,由婺源朱氏发展起来的朱熹家族,以及朱熹的三个儿子和他们后裔所形成的考亭朱氏三大支。文章还详细描述了朱塾、朱埜和朱在这三位朱熹的后代的成就和荣誉,以及他们在文化和政治领域的影响。
8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长子朱塾是一位聪明好学的学者,曾广交名流,但他在39岁时英年早逝。朱熹痛失爱子,回到建阳为他撰写了悼文并亲自葬于大同山。朱塾的妻子潘氏在丈夫去世后抚养孤子,享有高寿。朱塾一共生育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朱镇早夭,次子朱鉴成为朱氏建...
9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建安朱氏家族的历史。朱塾是建安派分派始祖,他的后裔建安朱氏世代守居于建安,并传承朱熹的学说。建安朱氏的始祖朱松定居于建安城,建立了建瓯文公祠。朱塾的儿子朱鉴以朱熹的嫡长孙的身份,从建阳考亭复迁到建安,并奉祀朱文公祠。建安朱氏经过几...
10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代建州(今福建建瓯市)是朱熹及其家族最早定居的地方。朱熹在建安住了六年,后迁居其他地方。然而,朱塾作为建安派分派始祖,他的后代于1227年返回建安,在紫霞洲中和坊建立了朱子祠庙,形成了建安朱氏的主要分支。
11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建安朱氏是朱塾及其后代在建安定居的家族分支。朱塾的儿子朱鉴是建安朱氏的复迁始祖,他在学术上承袭了朱子之学,并在官职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朱鉴定居在建安紫霞洲,并建立了奉文公祠进行祭祀。
12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南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朱熹随父朱松迁居建州府治建瓯,居其水(即建溪,闽江支脉)南紫芝上坊,筑室曰环溪精舍。
13
知识出处: 朱子福建史迹图集 | 类型: 照片
14
知识出处: 朱子福建史迹图集 | 类型: 照片
15
知识出处: 大教育教朱熹 | 时代: 不详
林用中,字择之、敬仲,号东屏,福州古田人。初从林光朝学,既而曰:“吾当求所谓明德新民止至善者,以毕吾志。”遂于绍兴二十七年底到崇安五夫投晦庵门下问学,成为朱熹门人,朱熹称其通悟修谨,嗜学不倦,谓为畏友。乾道二年三月,又到五夫续学,请朱熹为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