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朱熹后裔——考亭朱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书
唯一号: 1308200202300043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朱熹后裔——考亭朱氏
分类号: B823.1
页数: 6
页码: 126-13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宋元时期兴起的朱姓大族中,由婺源朱氏发展起来的朱熹家族,以及朱熹的三个儿子和他们后裔所形成的考亭朱氏三大支。文章还详细描述了朱塾、朱埜和朱在这三位朱熹的后代的成就和荣誉,以及他们在文化和政治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 朱塾 朱埜 朱在

内容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宋元时期兴起的朱姓大族中,由婺源朱氏发展起来的诸多家族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别是朱熹家族,名满天下,子孙繁盛,在朱姓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三子五女:永续书香家风传
  朱熹娶妻刘清四,刘清四为朱熹老师“草堂先生”刘勉之的女儿。刘夫人是书香世家大家闺秀,嫁给朱熹时,朱熹才19岁。此后,她辅助夫君,勤谨教育子女。在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十一月朱熹47岁时,刘夫人因病去世。后妻以夫贵,被追封为令人、硕人,后又赠徽国夫人、齐国夫人。
  朱熹与夫人结婚近三十年,共生育了三子五女。照祖上规定,自朱松这代起,应按木、火、土、金、水五行循环取名,代代延续。朱熹分别为三个儿子取名为朱塾、朱埜、朱在。五女取名均选自八卦和天干地支,分别是:长女朱巽、次女朱兑、三女朱巳、四女朱癸、五女朱未。其中三女朱巳与四女朱癸早年夭折,长女朱巽嫁儒林郎、临桂县令刘学古为妻,次女朱兑嫁朱熹学生黄榦为妻,五女朱未嫁进士范元裕为妻。
  朱熹的三个儿子都很优秀,个个德才兼备,聪明睿智,为世人所称道,他们的后裔子孙也兴旺发达,形成考亭朱氏三大支。从此,紫阳朱氏的光辉已照耀世界,朱姓氏族的发展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成为近千年来无与伦比的文化望族。
  二、长子朱塾:英年早逝遵父训
  朱熹长子朱塾(1153—1191年),字受之。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七月。他自幼聪明好学,颇有家严之遗风。他曾随父亲朱熹广交当世名流,是著名学者吕祖谦的学生,还曾师从蔡元定、欧阳光祖等。朱塾以父荫补将仕郎,官任淮西转运使、湖南总领。本可大有一番作为,只可惜英年早逝,于绍熙二年(1191年)正月在浙江衢州任上去世,年仅39岁。后朝廷追赠中散大夫、吏部侍郎。此时,朱熹正在漳州任上,痛失爱子,无心做官,于是回到建阳,在绍熙三年(1192年)将朱塾葬于建阳崇泰里大同山,“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熹还亲自为朱塾撰写《亡嗣子圹志》:宋朱塾,字受之,其先徽州婺源人。大父讳松,绍兴史官也。父熹今为鸿庆祠官。母刘氏,刘勉之之女。塾于绍兴癸酉七月丁酉生,绍熙辛亥正月癸酉卒。娶潘氏,生二男,长曰镇,次曰恩老,四女归、昭、接、满皆夭。明年十有一月甲申葬大同山北麓。其父为之志。呜呼痛哉!
  附:《受之公事略》
  公讳塾,字受之,文公长子也。荫补将仕郎。夙慧朗徽,英颖过人,祥麟威风,信有种也。以父命受业吕东莱先生,精于春秋性理,大畅玄旨。令假之以年,立朝事业,足绳前修。惜也以三十九而寿止。文公方任临漳,丐祠归葬,亲为题记圹记焉。噫!公岂不欲如参养皙,竟使路也哭回,谓之何哉!卒赠中散大夫、吏部侍郎,未足慰公九泉也。有子曰鉴,朱氏始昌焉,紫阳一线,真足以系斯文之九鼎云。
  吏部尚书古冲李默撰
  朱塾娶金华潘氏为妻,潘氏生于1163年,29岁守寡后,抚育孤子遗孙,极尽妇道母道,1259年去世,享年96岁高寿。据圹志和《紫阳朱氏建安谱》记载,朱塾和夫人潘氏共生二子,即朱镇和朱鉴(又名恩老),其中长子朱镇早夭,仅传次子朱鉴一支。作为大房长子,朱塾派下子孙世居建安紫霞洲中和坊,守护文公夫妇的墓庐和故居,形成考亭朱氏三大派中的长房建安朱氏一派。
  明朝景泰六年(1455年),明代宗朱祁钰下诏“以朱子建安九世嫡长孙梃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从此,建安朱氏便世袭此职,奉朱熹在福建的祠祀,被公认为考亭朱熹的嫡传苗裔。
  三、次子朱埜:叶落归根守家庙
  朱熹次子朱埜(1154—1211年),字文之,号立诚,以荫补迪功郎。据《紫阳朱氏建安谱》等记载,朱埜死后初赠朝奉郎(正六品),后又追赠为朝散大夫(正五品),其妻刘氏(一说配黄氏)赠淑人。生四子:朱钜、朱铨、朱铎、朱铚。朱埜派下子孙,早期世居考亭,传至五世孙朱勋生五子,后携次子朱域、三子朱境返回祖居婺源,守护婺源祖墓家庙,负责掌管朱氏婺源方面的祭祀事宜。朱勋后裔于是形成考亭朱熹嫡派之一的婺源派,而婺源派后又分为东、西两房。1523年,明世宗又下诏录文公子孙之居婺源者十一世孙朱墅为五经博士,世袭,以主奉婺源朱氏祀事。从此婺源派作为朱熹嫡派后裔也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认可。
  四、幼子朱在:光前裕后耀紫阳
  朱熹幼子朱在(1169—1239年),字敬之,又字叔敬,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出生于崇安五夫里。在朱熹的三个儿子中,朱在年纪最小,也最长寿,享年71岁。朱在也最有才华,他受朱熹影响最大,跟随朱熹时间最长,最得父亲的宠爱和真传,功名业绩也在二位兄长之上。朱在又最生逢其时,就在朱熹去世不久,韩侂胄东窗事发,轰然倒台。统治者们突然发现朱熹的学说对巩固他们的统治大有可用,于是在开禧三年(1207年)为朱熹平反赐谥,诸如赐谥“文”,赠朱熹为“太师”,追封为信国公,后又改为徽国公,并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列为国学等,这一系列对朱熹的追封彻底改变了朱在的命运。
  在此之前,朱在26岁时,以父荫补承务郎。1200年经铨选后调到福州海口镇任地方小官,因为父守丧而没有赴任,直到1202年守丧期满后改调到安庆府山中镇任职,从此步入仕途。此后朱在因受父影响,一直未能升职。
  正如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一样,幸运也如此。1207年朝廷为朱熹平反赐谥,朱在的境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竟然连升数级:由从八品下的承务郎升为从八品上的承奉郎,第二年又升为正八品的承事郎。1209年朱熹“伪学”开禁前后,朱在升任为耕田令。
  宝庆二年(1226年),宋理宗御笔签发委任状,任命朱在为工部侍郎,并亲自接见朱在,让他“奏对陈说家学”。朱在的奏对得到了理宗的嘉许,被赐予衣带鞍马。第二年,朱在因父恩受封为建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转朝议大夫,并又得到皇帝亲笔委任为吏部右侍郎,再赐衣带鞍马的殊荣,并除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朱熹改封徽国公之后,1230年,作为朱子嫡嗣的朱在更是青云直上,不但受封为焕章阁待制,还转为中奉大夫,封开国子,加食邑二百户,接着又恩授中大夫转太中大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朱在以焕章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加封建安郡开国侯,食邑三千户,赐紫金鱼袋。至此,朱在头上的光环甚至超过了父亲当年的荣耀。嘉熙三年(1239年),朱在因病去世,享年71岁,葬于福建建安县永安寺后黄华山。
  朱在共有四子朱铉、朱钦、朱铸、朱铅。其中次子朱钦和四子朱铅都不幸夭折,所以只传了朱铉、朱铸两支。
  五、百川归海星河灿
  “盛德之人,其后必昌。”朱熹对中国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因此,尽管他去世时非常凄凉,但他的后代繁衍昌盛。时至今日,由朱熹三个儿子所繁衍发派的考亭朱氏子孙已发展成中国最庞大的宗族之一,人口达数百万之众,构成现代朱姓的主干,据统计,朱子后裔今天广泛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其中又以华东、华中、华南地区最为集中。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书通过“紫阳朱氏溯源”“望子成龙的朱松”“穷经明理的朱熹”“忠孝诗书传家风”“理学宗师的后裔”“历代朱姓名人传略”“垂训后世”七章,论述了朱熹开创的家风以及对朱氏家族的影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