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曹县” 相关
共 253 条 6 / 17
7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城垣旧时,区内古城,为御敌守城,多筑城垣。
7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道路区内古城道路多为棋盘式。街道多据官衙宅地、寺庙牌坊、风俗传说、地形地貌、旧物旧景等命名。大小街巷均为土路,路面狭窄,一般宽4米,最宽者也不足6米。建国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的50年代,各县量财而行,干部、职工和居民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7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1985年城区街道照明统计表城区交通清末民初,区内城市居民一般步行,商人和富人多乘轿。1924年,荷泽、东明、曹县等县城有人购买双轮人力车,当地人称“东洋车”。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出现了汽车客运。建国后,市内公共交通事业得以发展...
7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地区建筑公司1985年,区内国有建筑公司2个,一是菏泽地区建筑公司,二是黄河河务局梁山建安队,共有建筑工人2172人,其中菏泽地区建筑公司1853人。该公司位于菏泽市东方红大街东端路南,隶属于荷泽地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8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地区建筑公司1985年,区内国有建筑公司2个,一是菏泽地区建筑公司,二是黄河河务局梁山建安队,共有建筑工人2172人,其中菏泽地区建筑公司1853人。该公司位于菏泽市东方红大街东端路南,隶属于荷泽地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8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志》中对典型建筑物的相关描述。
8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62年1月,菏泽专区五交化公司成立,当年全区销售额达8479万元。1971年,菏泽地区五交化公司更名为山东省菏泽五金交电采购供应站,货源由省公司统一调拨。1975年,荷泽地区五金交电采购供应站下辖曹县、单县、巨野、郓城、梁山、鄄城、定陶...
8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区内土产品均由私商经营。主要品种有陶瓷器、铁锅、苇席、土纸、竹料、废旧物资等。陶瓷器多从江西景德镇、宜兴及山东博山购进;铁锅多来源于潍坊、河南;草席一般购于江西、福建、浙江。由于当时主要靠人力车、马车运输,货运量小,价格高。梁山、郓...
8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统购建国后,国内实行粮食自由贸易政策,国家依靠征收公粮和采购部分粮食,供应市场需要。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不法粮商采用各种手段破坏国家购粮计划和价格政策,因此国家从1953年11月23日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
8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储藏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仓储管理制度,境内设县仓、区仓、乡仓、镇仓、义仓5种。
8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出口商品以粮食、皮毛、猪鬃、肠衣、麦杆辫草帽等农副土特产品为主,运往上海、天津、青岛等地转手出口。其中,山羊板皮、青猾皮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出口品种陆续增多。1985年,出口商品有8大类,57...
8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出口商品以粮食、皮毛、猪鬃、肠衣、麦杆辫草帽等农副土特产品为主,运往上海、天津、青岛等地转手出口。其中,山羊板皮、青猾皮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建国后,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出口品种陆续增多。1985年,出口商品有8大类,57...
8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银铸币银铸币分为银两和银元两种。银两在明朝至清朝中期广泛流通,清末逐渐被银元所代替。银元(俗称大洋),清初由西方国家流入,境内以墨西哥的“鹰洋”,英国的“站人”为多。道光年间白银大量外流。清廷被迫采取对策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开铸“光...
8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地区志》中对机构的相关描述。
9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鸦片战争以后,境内流通的货币种类繁多,主要有制钱、铜元、银币、法币、日伪币、解放区货币、地方币和土杂钞等。1949年4月开始使用人民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