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储藏调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地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221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储藏调运
分类号: TS205.9
页数: 2
页码: 414-415
摘要: 储藏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仓储管理制度,境内设县仓、区仓、乡仓、镇仓、义仓5种。
关键词: 油粮储藏 油粮调运

内容

储藏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实施仓储管理制度,境内设县仓、区仓、乡仓、镇仓、义仓5种。1935年,荷泽建庄仓。40年代,解放区和根据地接收的公粮通过村组织委托农民保管。1945年秋,建“大仓”;1946年成立村仓库和城区仓库,利用闲散公房、民房储粮。1949年建草仓729座。1950—1959年,全区建苏式仓,容量4970万公斤,房式仓容量6000万公斤,简易仓容量10500万公斤,土坯圆仓容量500万公斤,草圆仓容量1925万公斤,基本上形成了仓储库网。1960-1979年,相继建有房式仓、简易仓、砖拱仓等,并推广黑龙江省经验建土圆仓。1979年12月,全区共有仓库点277个,仓库容量41919.5万公斤。1980年始,粮食迅速增产,仓容量岀现较大缺口。1981年在巨野转运站建一座容量为250万公斤仓房。1982年在荷泽建粮食直属库仓容1500万公斤。1983年全区共有仓容量7150万公斤。至1985年,全区仓库实际容量5.8亿公斤;另有铁路专用线粮库两处,仓容量3750万公斤。仓库功能从简易到完备,方式由分散到集中,储藏、防治技术由常规、土法到低温、缺氧密闭、化学储藏、议器鉴定,逐步走上了科学安全、经济、有效的道路。
  在开展“四无”(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之前,储粮事故屡有发生。1950年3月1日,定陶县城内仓库西院起火,22个空草仓烧毁。1952年,东明粮库霉大豆3900公斤,麦子208公斤;鄄城城内粮库霉谷子、麦子共7865公斤。1954年,学习浙江省余杭县“无虫粮仓”经验,巨野县孙庄粮库创建全区第一处“无虫粮仓“。1955年掀起创“四无粮仓”热潮,是年出现“四无粮仓”274座,安全储粮1566万公斤。1957年虽遭特大涝灾,全区仍出现鄄城、郓城、单县3个粮食“四无”县,“四无”粮仓储量11995万公斤,占总库存的81.2%。1963年全区出现4个粮油"四无”县,203个“四无”粮站,“四无”容量2.25亿公斤。1967-1972年,“四无”活动处于自流状态。1978年,商业部颁发了《关于开展“四无粮仓”活动的有关规定》,“四无”工作又逐步走上正轨。1981年,郓城粮食局实行“四无粮仓”奖励办法与职工经济利益挂钩,年底全部达到“四无”标准粮仓。1985年,全区“四无”粮仓总容量达5.5亿公斤。
  调运清末,官府所需粮食由粮商贩运。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供给粮即在当地筹调,由根据地农民人背、肩挑、畜驮,义务运送。解放战争后期,为支援淮海战役,1948年12月,冀鲁豫行署向2、3、5、7专署下达运粮3200万公斤的任务。鲁西南根据地人民全力以赴,以区为大队,小区为中队,5车为一组,顶风冒雪,昼夜兼程,按时全部完成任务。建国后,全区调出粮食主要是小麦、大豆,多流向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城市。1951年夏粮入库时,平原省改农民义运为征雇运输,同时在济南洛口、河南柳河(在民权东南)设粮食转运站。1953年粮食统购后,公粮征收执行义务运送。1954年在兖州、商丘、小坝设转运机构。1955年1月,洛口站移交济南市,兖州站交巨野,商丘站交成武,小坝站交曹县。1958年5月,将兖州、商丘、小坝粮食转运站收归菏泽专区。1959年底,兖州转运站移到济宁。1970年,小麦由调出变为调入,主要从烟台、泰安、青岛、济宁、连云港调进。1974年,菏泽地区粮食局建汽车队,1978年建巨野汽车队,以运粮食为主。1957—1983年,从区外调入粮食34.25亿公斤,区内调出6.25亿公斤。1984,1985年粮食大丰收,年均调出粮食5.65亿公斤,是历史上调出粮食最多的年份。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菏泽地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菏泽地区乃中华民族发祥圣地,尧舜禹汤活动方域,西周置曹国,北周设曹州;世沿代续,英雄辈出,物华天宝,民风淳厚。国史方志,记之颇详。其修志工作也和祖国的方志事业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地区粮食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荷泽县
相关地名
黑龙江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余杭县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
兖州
相关地名
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