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关
共 60 条 2 / 4
16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造纸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期间,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造纸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17
概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上海近代造纸工业始于19世纪80年代,经历了起伏。抗日战争后,受洋纸倾销和通货膨胀影响,陷入困境。解放后得到政府支持,工业逐步复苏。1954年成立上海造纸工业公司,1955年全行业公私合营,生产快速发展。然而在“大跃进”时期,产品...
18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上海造纸工业历来采用破布等传统国产原料制浆造纸。随着纸厂增多,破布用量逐渐增大,并扩展到破布鞋、废棉、古棉等材料的采购。为应对市场供需变化,上海先后成立原料联购处、原料加工厂和原料采购供应站,统一采购和配售这些原料。破布等主要来自全...
19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上海造纸业长期以来积极支援内地造纸工业建设,包括派遣技术骨干协助建设新厂、安装造纸设备、指导生产调试等。同时,上海造纸企业还帮助外地纸厂治理“三废”,推广碱回收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升经济效益。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内地造纸工业的发...
20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深入探讨了关于中国造纸术起源时间的三种不同观点,并对每种观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比各种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特别是罗布淖尔纸和查科尔帖纸的发现,文章支持第三派意见,即西汉时期已有植物纤维纸,并认为蔡伦并非纸的发明者,而是对造纸工...
21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八批西汉时期的古纸,这些古纸的出土地点包括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通过对这些古纸的分析,本文反驳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蔡伦发明纸的说法,证实了西汉时期已存在纸,并指出这些纸是地地道道的植物纤维纸,与蔡伦...
22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解决造纸术起源问题的科学方法,指出文献记载的局限性和相互矛盾之处,强调考古发掘和显微分析在造纸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对西汉古纸的分析化验过程,包括所使用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得出的结论。通过对灞桥纸等出土古纸的显微分析,确定了...
23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分析化验及考古发掘资料,对西汉时期的出土纸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西汉初期已存在适于书写和包装用途的植物纤维纸,这一发现颠覆了以往关于蔡伦发明纸的观点。通过对灞桥纸、金关纸、中颜纸以及放马滩纸等西汉古纸的分析,确认了它们作为植物纤...
24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对中国造纸术的起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西方关于造纸术起源的误解进行了反驳。文章指出,尽管19世纪以前欧洲流行一种说法,认为以破麻布造纸是文艺复兴时期由德国人或意大利人发明的,但事实上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开始使用破麻布造纸。文章分析了...
25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梳理了东汉造纸术的第三个时期,即桓帝、灵帝及献帝时期的发展概况。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事频发,但造纸业仍在各军事力量所据地区得到新的发展。技术水平保持原有水准,麻纸和楮皮纸均得到一定发展。同时,纸张的普及程度继续提升,不仅在书...
26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描述了西汉时期造纸设备的特点和用途,包括切破布用的特制麻斧、舂纸料用的石臼和杵头、蒸煮锅的形制及纸模的设计和使用。通过模拟实验和对比历史资料,本文分析了这些设备在造纸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纸模,作为造纸中的关键设备,其形状、尺寸...
27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相较于汉代有了显著进步。
28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与书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29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麻纸的科学化验情况的综述,证明了这一时期麻纸原料以大麻、苎麻纤维为主,且提纯程度较高。
30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 类型: 正文
本文详细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桑皮纸、楮皮纸和藤纸的生产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