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20世纪80至90年代西汉纸的出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978
颗粒名称: 四 20世纪80至90年代西汉纸的出土
分类号: TS75
页数: 5
页码: 53-57
摘要: 本文梳理了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八批西汉时期的古纸,这些古纸的出土地点包括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通过对这些古纸的分析,本文反驳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蔡伦发明纸的说法,证实了西汉时期已存在纸,并指出这些纸是地地道道的植物纤维纸,与蔡伦前后的麻纸无本质区别。此外,这些古纸的发现还补充了史书记载的不足,证明中国不仅是造纸术的故乡,还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古纸标本。这些发现为研究早期造纸原料及制造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植物纤维纸 造纸术起源 考古发现

内容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西北地区又陆续出现一批又一批的古纸。1986年6~9月,甘肃考古学家在天水市郊放马滩一带对战国、秦汉墓群作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达1.1万平方米。清理秦墓13座,汉墓1座。一号秦墓出土竹简及秦始皇八年(前239)木板地图7幅。第5号汉墓发掘简报称:“墓葬结构与秦墓相同,但随葬器物特点接近于陕西、湖北云梦等地早期汉墓的同类器物。所以此墓的时代当在西汉文、景时期(前176~前141)①”。简报执笔者写道:“随葬器物中有纸质地图一幅(M5∶5),位于棺内死者胸部。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褪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有污点。纸面平整光滑,用细黑线条绘制山、河流、道路等图形,绘法接近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图(图1-19)。残长5.6、宽2.6厘米”。他这里指的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帛质地图②,该墓年代为文帝十二年(前168)。与放马滩纸同出有陶瓮、陶壶、漆耳杯及木梳等物。1989年5~7月,我们对放马滩纸作了反复分析化验,证明是质量较好的麻纸①1990年6月,该地图纸作为“中国文物精华展”展品于北京故宫文华殿展出,受到各界注意。
  最近的一次古纸发现是1990年10~12月甘肃考古研究所进行的汉悬泉遗址发掘,此处为汉代邮驿遗址,位于敦煌东北64公里处的甜水井一带戈壁沙漠中。经过探测,遗址建筑布局已经弄清,在围墙西北角外为垃圾堆,从已发掘的500平方米范围内已出木简8000余枚、纸30片,另有陶器、木器、漆器、丝绸等近千件。有趣的是,还有有字的帛书,有字的纸3块,可以说帛、简、纸各种书写材料应有尽有①。而且文物堆积的土层层次十分清晰,出土纪年木简最早的为昭帝元凤元年(前80),最晚的为新莽始建国四年(12),纸的年代与此对应。(图1-20)。1991年1月以后,还在继续发掘,新出文物不断增加②。有字的纸多属王莽时期(8~23),皆为麻纸,其中编号为90D×T103-2的纸,白色间浅黄色,13.5×14.5公分,纤维细,纸质最好,纸上有明显帘条纹,每条粗0.3毫米。纸上有“弓晖(?)农/不可”等字,厚度为0.286毫米。同号另一片纸3×6公分,纸上有“传述(?)王/书”等字,二者均属王莽时期。90D×T109号的纸27.5×18公分,浅黄色,稍厚,帘纹不显,纸上有“巨阳太和”等字,也属西汉末年。90D×T115-3号的纸12×10公分,浅黄色,纸质也好,厚度0.61毫米,无字迹,年代为昭帝、成帝时(前86~前7)。因为纸量太大,无法一一描述。1991年8月,笔者至发掘现场参观,见未清理的土层中仍有木简与纸堆在其中,如第三层有大批纸包着一捆木简,露出土外者可见“一两”二字。悬泉遗址的发掘是1990年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现将西汉古纸的历次出土情况汇总于表1-1之中。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到,20世纪以来中国已先后于1933,1942,1957,1973,1978,1979,1986及1990年八次分别在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不同地点出土了蔡伦时代前的古纸,从汉初文帝、景帝以下一直到新莽为止,几乎西汉历代皇帝在位时期所造之纸都持续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从放马滩纸形制可见,早在文、景时纸已可用于书写、绘制地图,而查科尔帖纸及悬泉纸上都写有文字,这本身就足以说明蔡伦时代前不但有纸,而且早已用作书写材料,其余没有留下字迹的残纸,当然亦会适用于书写,这是无疑的。我们相信今后会有另一批字纸出土。
  这八批纸的出土说明什么问题呢?第一,它们有力地反驳了魏晋南北朝时人张揖、范晔等人提出纸是蔡伦发明的说法,证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初就已有了纸。第二,证实了唐宋学者张怀瓘、陈槱、史绳祖等人提出的西汉有纸说,把造纸术起源的时间提前了284年,说明这项发明源远流长。第三,证明蔡伦前的纸既非缣帛,亦非丝质絮纸,而是地地道道的植物纤维纸。不能以蔡伦划线分为“古纸”与“今纸”,蔡伦前后麻纸无本质之别,而只有精粗之分。第四,补充了《史记》、《前汉书》关于造纸术记载之不足,澄清了《后汉书》关于造纸术记载的混乱,因《后汉书》多次谈到蔡伦前用纸,又认为纸是蔡伦发明的。古纸还有助于对《说文解字》中纸的定义的正确理解。第五,中国不但是造纸术的故乡,而且是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古纸标本的国家,为任何其他国家所不及。第六,为研究早期造纸原料及制造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莽
相关人物
蔡伦
相关人物
张揖
相关人物
范晔
相关人物
张怀瓘
相关人物
陈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甘肃考古研究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天水市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长沙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