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教育” 相关
共 154 条 1 / 11
1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书院教育为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它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江西是宋代书院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宋代全国共有书院397所,其中江西就有140所,居全国第一位,而临川又是江西书院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从文学角度来看,元代临川文学创作成就显然远不如宋代临川文学创作成就。 元代临川的书院教育不够发达,只有两所书院,一所新建,一所改建。 元代临川的科技成就在总体上不如宋代临川的科技成就。
3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为什么临川文化在宋代全面繁荣之后又会出现元代低谷时期呢?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兵戈相扰,中华文化地不分南北均受到了较大的破坏,文学、艺术、教育与科技当然无复宋代之盛。临川文化亦在“相扰”之列,自然繁荣不起来。 其二,...
4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明代之所以是临川文化的第二个高潮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临川文化已从元代临川文化的低谷中走了出来,又呈现出一派可同宋代临川文化比肩的新气象。
5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明代临川的书院教育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各县发展不够平衡。
6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朱明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文化落后的蒙古族的武力统治,取消了民族歧视政策,为文人们创作提供了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良好环境。 位于抚河上游的临川为临川区域重镇,较之宋元时期,明代的临川日见繁荣,市民阶层相应地扩大,形成一定的社会力量。 明代的...
7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第一,清代统治严酷,思想控制尤其厉害。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再次北移,大大削弱了南方文化的发展。 第三,江西在全国交通上的地位下降,影响了临川文化的发展。
8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中原文化与临川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突出体现在西晋永嘉丧乱引起大量北方流民大南移。特别是唐代中叶,安史之乱骚动了整个北部中国,再度迫使北方人民大规模向南迁移。到唐末的黄巢起义,江西已接受了大量的北方移民,历代北方南下的移民,通常称为“客家”,一...
9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宋代是临川文化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临川文化能在宋代形成第一个高潮,是与晏殊这个临川文化伟大开拓者的突出贡献分不开的。晏殊是北宋仁宗朝的一代名相,“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①;晏殊又是北宋前...
10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宋天圣五年(1027),晏殊因故被罢去枢密副使的要职,从刑部侍郎知宋州(今河南商丘)。欧阳修曾高度评价晏殊到河南后大兴教育的丰功伟绩,说他“大兴学校,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③庆历三年(10 43),晏殊正式拜相后,与任...
11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宋皇祐元年,金溪知事刘公住始建县学于县城南望仙门外,嗣后数经迂建,至清朝移于明伦堂。明洪武初有生员20人,宜德三年生员增至40人。清雍正元年,减为20人,同治三年,有儒学生员29人,武学生员24人,廪生20名,增生20名。黄振基偕其弟御史庆...
12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科、教、文、卫同步发展,到1990年止,全县有自然、社会科学人员1664人,获中级以上职称者439人(含自然科学技术人员94人)。县内设有全国第一家白莲科学研究所,“白莲秋播繁育良种技术”获外贸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还有驿烟科研所,林业、农业科...
13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各时期教育情况
14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节介绍广昌县民国及以前的教育情况
15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宋绍兴八年(1138年),首建县学在县城右西。绍定三年(1230年)毁。 明代,社学颇为兴盛。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侯端奉诏立学(见同治六年《广昌县志》)。洪武八年(1375年),每50户设1所社学,选择学优行端的秀才为社师,教习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