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张浚” 相关
共 17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松和朱子的历史背景和经历,包括他们的家庭生活、仕途经历、教育和文化成就等方面。
2
知识出处: 大儒世泽——朱子传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章描述了朱子决定离开临安,并与张浚、张栻父子进行了会面。朱子希望通过他们来加强孝宗的抗金决心。张栻成功劝说孝宗,并使他坚定了抗金的决心。孝宗与张栻的关系超越了一般的君臣关系。文章还提到讨论战事时孝宗与张栻的交谈,以及执政官的参与。
3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生于忧患,长于坎坷的大思想家朱熹请况包括由禅学走向道学、反对议和、道学体系的形成、在南宋王朝的政争中、升沉之间。
4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绍兴八年,朱松对主战派被罢免感到忧愤,赵构、秦桧接受金国的投降条件引发朝野抗议浪潮。朱松与胡珵、张扩等人一同上奏反对向金称臣,但最终论和成为事实,朱松被贬谪到饶州。这段历史激发了朱熹的爱国情怀,并深刻影响了他的后来学业和思想发展。
5
知识出处: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类型: 正文
该文记录了宋朝孝宗时期,朱熹继续坚持抗金立场,并上奏建言,但抗金热情逐渐消退。宋军北伐以失败告终后,主和派上台,最终导致宋金签订《隆兴和议》丧失大片疆土。朱熹深感忧虑和愤懑,但力量单薄,无法改变局势,最终请辞回乡。他继续隐居并进行著述。
6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朱子后学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道统”一词在中国的历史起源和用法。作者指出,“道统”一词并非朱熹首创,在20世纪90年代已有学者论及,但较少为人所注意。这个词语最早的出处是唐代初期曲阜县令盖畅的墓志铭。
7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宋前期,除朱子编订系统外,还有谢良佐门人记述的《上蔡语录》流传,张栻曾跋符君记本。符君是胡铨弟子,家传《上蔡语录》九十七章。张栻跋本今已失传,未入朱子编订系统。
8
知识出处: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所谓的《游云谷诗卷》实际上是《游昼寒以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分韵赋诗得竹字》,且原诗共50句,比《游云谷诗卷》多24句。此外,《游云谷诗卷》中有多处与朱熹原诗不同,且落款“乾道元年夏四月既望,同敬夫诸子游茂林,分韵得福字之什”与史实不符...
9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时代: 不详
道谦禅师(约1105—1152),崇安五夫里人。俗姓游,家世业儒,因幼年失怙,乃于宣和元年(1119)十五岁时落发,在五夫里拱辰山下之开善寺为僧。后北游东都,师从名僧大慧宗杲。绍兴四年(1134)随宗杲入闽,先后在五夫开善寺、泉州云门寺升座...
10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时代: 不详
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市)人。父张浚,号紫岩,宋南渡后抗金名将。张栻以父荫补官,曾历官严州知州、吏部侍郎兼侍讲,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等。他是与朱子最亲密的理学同道,历史上,与朱子、吕祖...
11
知识出处: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 时代: 不详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进士。历官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秘书监、江东转运副使等职。诗与尤袤、陆游、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在学术上,则以《易》学见长。早年从学于张浚,受其影响,力主抗金...
12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时代: 南宋
张敬夫:张栻,号南轩先生,南宋爱国将领张浚之子,与朱熹、吕东莱并称为东南三贤。
1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 时代: 北宋
张栻,男,宋代思想家,胡宏的学生,继承了胡宏的学术使命,主张“心”和“性”的同一性,被称为“道学之懿,为世醇儒”。在《宋元学案》中被描述为“南轩似明道,晦翁似伊川”。
14
知识出处: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 时代: 不详
张栻(1133—1180),浚子,迁居衡阳,以荫补官。
15
知识出处: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 时代: 南宋
张栻,南宋人,出生于1133年,卒于1180年,张浚的儿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