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安溪县” 相关
共 4826 条 57 / 322
84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猪、牛、羊、鸡、鸭等畜禽易患各种传染病,如猪瘟、禽霍乱等。解放前,农村禽畜疾病主要由民间兽医治疗,50年代开始使用疫苗预防。随着科技进步,疫病防治深入发展,自制兔化疫苗等。1979年疫情调查统计下降7.5%,80年代检疫制度日趋完...
842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淡水鱼类资源丰富,有58种淡水鱼。该县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引进多种名优水产品种进行繁殖和养殖。在养殖管理上采取八字精养措施,推广综合经营,提高单位面积养鱼产量。同时,该县也注意防治鱼病和引进新品种。
84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内气候条件优越,多种植物可用于饲料,如菜叶、豆叶、马铃薯、稿秆、芋叶等。70年代引进紫花苜蓿、紫云英、象草等高蛋白饲料植物。80年代引进墨西哥玉米、黑麦草、宽叶雀稗等多年生牧草,进行区域性品种试验并推广。
84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淡水鱼类资源丰富,有58种淡水鱼,包括鲤鱼、鲫鱼、鲢鱼、鳅鱼等。该县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业,引进多种名优水产品种进行繁殖和养殖。
84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水域面积广阔,适合养鱼。该县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发展淡水养鱼业,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产量和产值。在养殖管理上实行八字精养措施,多品种混养,进行综合经营。同时,该县也注意防治鱼病和引进新品种。
846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期间,安溪县政府设置建设科管理农业行政事务。解放后,县政府设立农业科、农林科等机构,1956年7月成立农业局,1960年2月分设畜牧水产局,1963年9月改为农业科管辖。同时成立了一些事业机构如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站等。此...
847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鱼类资源遭受严重破坏。1986年,县农业局成立渔政管理站,逐步实施淡水渔政监督管理,宣传《渔业法》,查清鱼类资源,确定保护对象,规定禁鱼区、禁鱼期、禁捕种类及自然繁殖保护区,制定处罚细则。1989年,县规定虎邱乡竹园溪流...
848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期间,县政府设置建设科管理农业行政事务。解放后,县政府设置建设科,后分设农林科和农业科,1956年7月升格为农业局。1960年2月分设畜牧水产局,1963年9月撤销,业务归农业科管辖。
849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期间,县政府建设科设置垦荒管理所。解放后,成立了农业技术指导站、畜牧兽医站、种子站等事业机构,后改组为良种繁育场、种子公司、会计辅导站等。同时成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所、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机构。
850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期间,县苗圃改为县农场。解放后,创办了虎邱国营农场、福前农场、芦田茶场和同美农场等农(茶)场。其中,良种繁育场、福前农场、芦田茶场和同美农场的职工人数、耕地和农业总产值等数据在1990年有所统计。
85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安溪县的地理特征、森林资源以及解放前后的林业发展情况。其中涉及到山区地形、森林分布、交通状况、山林权属、森林防护、造林措施、基地建设等方面,重点强调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852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安溪县的森林资源,包括面积、蓄积量、林种分布、主要树种和经济林等。全县森林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多为常绿阔叶林分布区,有常绿阔叶林和灌木丛等类型。主要林种包括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竹类、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树种等。
85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安溪县林业发展情况,包括从建县至清代的林业概况、民国时期的林业调查。
85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溪县的森林分布、地形、气候、植物种类和森林类型等自然地理特征。
85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安溪县解放前后山林权属的变迁。解放前,山林大多归属于村落姓氏、宗族公有,也有私人所有的情况。解放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将部分山林收归国有,其余分给农户经营或归乡村集体管理。此后,建立了国营林场,并征用了部分集体山地归为国有。1981...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