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疫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6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疫病防治
分类号: S8
页数: 2
页码: 194-1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猪、牛、羊、鸡、鸭等畜禽易患各种传染病,如猪瘟、禽霍乱等。解放前,农村禽畜疾病主要由民间兽医治疗,50年代开始使用疫苗预防。随着科技进步,疫病防治深入发展,自制兔化疫苗等。1979年疫情调查统计下降7.5%,80年代检疫制度日趋完善。
关键词: 安溪县 农业 畜牧业 疫病防治

内容

猪的常见病及传染病有:猪丹毒、小猪伤寒、仔猪白痢、猪肺疫、破伤风、口蹄疫、水泡病、气喘病、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细小病毒病、溶血性链球菌病等。牛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血痢病、布氏秆菌病等,此外,还有禽畜中毒性疫病,寄生虫病及胎衣不下,眼结膜炎等内外科病变。羊多患传染性胸膜炎。兔患兔瘟较多。鸡多患新城疫、禽霍乱。鸭多患鸭瘟。
  解放前,农村禽畜发生疾病,由民间兽医行医,遇疑难疾病,仍无法防治。50年代初,畜禽疾病,采用消毒、隔离、扑灭、掩埋等办法。1952年开始用猪瘟疫苗预防;1955年采用猪瘟结晶紫疫苗预防猪瘟。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疫病的防治深入发展,1959年自制兔化疫苗。1972年,生猪防疫占存栏数的57%,1987年,猪瘟防治密度达92.5%,猪丹毒、猪肺疫,鸡、鸭瘟都得到普遍防治,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疫情的发生和禽畜死亡率明显下降,1979年的疫情调查统计下降7.5%。80年代以后,检疫制度走上正轨,日趋完善。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