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安溪县” 相关
共 4826 条 53 / 322
78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从南宋乾道二年到1969年,中国福建省安溪县的多次洪水灾害。这些灾害包括大雨、大水、山洪暴发等,导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淹、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其中,1955年和1961年的洪水灾害尤为严重,造成了大量损失。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其他自...
782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多次严重的旱灾。从北宋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1955年、1962年和1971年等,都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这些旱灾不仅导致农作物歉收、饥荒和人员死亡,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生产。一些旱灾甚至延续了数月之...
78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风、雹、雪灾害的情况。其中包括飓风、冰雹、大雪等。
78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地震事件。从北宋治平四年(1067)到民国23年(1971),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发生,其中一些地震还伴随着山崩、土墙龟裂、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现代时期的地震规模较小,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微震的影响。这些地震数据展示...
78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地震事件,从北宋治平四年(1067)到民国23年(1971),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发生。其中一些地震还伴随着山崩、土墙龟裂、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现代时期的地震规模较小,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微震的影响。这些地震数据展示...
786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地区虎患严重的情况。从明正德十六年(1521)到民国25年(1936),再到1950年至1953年春,以及1951至1953年4月,都有关于虎患的记录。在一些时期,虎患甚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知县龚颖、全县的居民、樵...
787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两个时期在福建泉州和厦门的疫情爆发。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龙门白拆益在泉州感染了鼠疫,回家后不久病亡,导致鼠疫在乡里蔓延,影响了整个县。而在民国10年(1921),县内又出现了疟疾的流行。到了37年至38年,登贤等地发生了疟...
788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人口的情况,介绍了人口,人口构成,家庭 婚姻 生育,姓氏,人口调查和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
789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历代人口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清乾隆三十一年至道光九年人口增长最快,从16719人增加到254765人。自然变动方面,安溪县出现过五次人口生育高峰,分别是南宋淳祐年间、清乾隆三十六年至道光九年、1952年至1957...
790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据调查,安溪县新石器时代古越族就在境内清溪、蓝溪两岸繁衍生息。唐中叶以前人口稀少,唐后期至五代十国90余年间,北方人口大量南下播迁,开垦荒地,繁衍生息。后梁开平三年(909)廖俨入小溪场受命为场长,遂定居其地。清康熙十一年(167...
79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人口经历了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自然变动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减少,其中五次出现生育高峰。机械变动则包括人口迁入和迁出,其中迁入人口最多的是陈、黄、林、王、李等姓氏。
792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总面积3057.28平方公里,1990年末总人口916204人,平均每平方公里300人。凤城镇为高人口密度区,每平方公里有2031人,而人口低密度区为丰田乡,每平方公里仅44人。
79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人口构成的情况,介绍了民族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文化构成,职业构成和城乡人口构成的相关内容。
79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根据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安溪县的民族构成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1990年比1982年增加15个民族,其中畲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官桥镇善坛村等地区。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壮族、苗族、瑶族、回族等,散居在全县各地。
79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根据1982年和199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安溪县的年龄构成包括少儿组、成年组和老年人口。1990年与1982年相比,0-14岁少儿人口比例下降,15-64岁成年人口比例上升,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也略有上升。平均寿命为69.3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