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63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地震
分类号: P315.9
页数: 1
页码: 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地震事件。从北宋治平四年(1067)到民国23年(1971),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发生,其中一些地震还伴随着山崩、土墙龟裂、房屋倒塌等严重后果。现代时期的地震规模较小,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微震的影响。这些地震数据展示了中国历史地震的频繁发生和地震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安溪县 自然灾害 地震

内容

北宋治平四年(1067)秋,地震,声如雷。
  元至正十年(1350)十月乙酉,候山鸣一日。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二月癸未,地震。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九月六日,地三震。
  正德十一年(1516)八月地震,午山(吾峰山)崩。十二年八月,地震,声如雷。地生白毛,如马尾,长尺余。十四年,地二震。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地大震。
  万历二十八年(1600),地震。三十二年十一月,地大震,墙屋摇动,山川崩裂。
  清康熙十年(1671)十月二十五日夜,地震有声,六、七次乃止。十二年三月十六日午,地大震,声如微雷。
  民国7年(1918)2月13日,地震,少数房屋丢瓦,土墙龟裂,有的梁柱脱落,倒木架屋。
  23年,大地震,震级5.43级。
  1971年11月4日,潘田西北部微震,震级2.2级。
  1979年4月6日,县西北部微震,震级2.3级。
  1983年10月15日,县西北部微震,震级2.1级。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