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虎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263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虎患
分类号: X43
页数: 2
页码: 128-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地区虎患严重的情况。从明正德十六年(1521)到民国25年(1936),再到1950年至1953年春,以及1951至1953年4月,都有关于虎患的记录。在一些时期,虎患甚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知县龚颖、全县的居民、樵人等都曾遭受虎患的威胁。这些记录表明,虎患是中国历史上一些地区长期存在的问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 安溪县 自然灾害 虎患

内容

明正德十六年(1521)春,猛虎群出,伤害人、畜,民艰往来。知县龚颖募壮士于四月连打三虎。
  万历四十五年(1617)正月间,猛虎为患,有三群藏于大寨山林内。
  清顺治中,虎患日告,远近里民,屡遭啖害,苦不聊生。
  康熙二年至十年,虎患尤剧。数年之内,全县死于虎害达千余人。
  雍正五年(1727),虎患噬害樵人。
  民国25年(1936),虎患,全县被咬死60人。
  34年7月,潘桃(今潘田桃舟一带)虎祸猖獗,咬死50多人。
  1950年至1953年春,十三区石龙乡虎患惨重被虎咬死48人;1951至1953年4月,十二区剑斗、仙荣、御屏、长举乡虎患,先后被虎咬死30人。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