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大岗镇” 相关
共 373 条 8 / 25
106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1957年,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制度,党在农村中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宣传教育。
107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拨乱反正,恢复了各项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并根据新的情况,于1979年修改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108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拨乱反正,恢复了各项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并根据新的情况,于1979年修改了《农村人民公社条例》,制订了《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109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按照《农业承包合同》规定,农民必须履行向国家缴纳税金(公粮等),交售粮食,完成国家定购任务,同时完成相应数量的村提留乡统筹等款项,并提供一定数量的集体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这些均属农民负担范畴。
110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农民负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均只有十几元,九十年代初期人均30元左右,本世纪初人均增加到200元左右。
111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水田以种植早稻为主,夏、秋季耕地主要种植晚大豆及二季晚稻,冬季则主要种植绿肥及少量油菜,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为冬闲田。主要复种方式,有绿肥—早稻—晚稻,二晚—肥制和早稻—晚稻(大豆、荞麦)二熟制。1949年大岗镇农作物复种指数为...
112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水田以种植早稻为主,夏、秋季耕地主要种植晚大豆及二季晚稻,冬季则主要种植绿肥及少量油菜,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为冬闲田。
113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作物栽培步骤主要有选种、浸种、育秧、插秧、耘禾、灌溉、收割等。
114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农家肥料多属有机肥料,主要有人粪尿、饼肥、堆肥、窖肥、草木灰、塘泥、绿肥及稿杆还田。
115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上世纪50年代,主要采取“三光灭虫”,即田塍铲光,禾兜拔光,冬闲田翻光,对稻苞虫组织人工捕捉。从1963年开始推广药剂防治及灯火诱杀手段,主要使用“666”粉剂及滴滴涕防治水稻螟虫及其它害虫。
116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农民沿用的都是传统手工农具。用于耕作的有木犁、铁耙、铁耖、辘轴、杠、锄、锹、铲;用于提水的有手搅水车;用于收获的有禾镰、禾斛、风车、晒垫、筛簸;用于加工的有牛碾、石碓、土砻;用于运输的有扁担、箩筐、独轮车等。
117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水稻是大岗镇主栽的大宗作物,自古至今一直是著名产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耕作和栽培经验,稻米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
118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我国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就已有栽种,到公元前1766—1123年的殷商时代,水稻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就占有一定的地位,从公元前1122年的周代开始,到公元前一、二世纪的一千多年间,水稻生产就有更大的发展,并且奠定了南方广大水稻区的基础。
119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的水稻品种繁多,解放前的农家品种早稻灿稻有:城下早(早白)、细谷早、五十工、西厢早、抚州早、大叶芒、早色、水白早、大叶白、灿色早、矮脚白、高脚淮、秋后黄(秋下老)、早禾迟等。一季灿稻有:细红谷等。
120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 类型: 正文
大岗镇传统的稻田种植是以单一的油——稻——稻、肥——稻或棉油为主的耕作栽培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民为了提高粮田的综合效益,瞄准市场,走粮食作物与高效经济作物轮作之路,逐渐改革传统的耕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