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同安区” 相关
共 18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发展情况,包括概况、乡村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情况。
2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惠安华侨公会成立于民国元年,成员由惠安、晋江、南安等地的华侨、归侨组成,民国31年成立惠安华侨公会,负责人是辛宗鑫。民国36年改称惠安华侨协会,但未展开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惠安华侨协会自然消失,作用被惠安县归侨联谊会所取代...
3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主要介绍了惠安县的几所医院和医疗站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县医院、县中医院、县玉埕医院、县皮肤病防治院、县卫生防疫站和县妇幼保健所等。
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安溪茶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不同时期的管理机构变化、茶业政策的演变以及茶业生产的变化。其中涉及到了茶叶公司的设立、茶站的演变以及茶厂的发展历史。
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邮路发展情况。在省内邮路方面,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安溪与周边地区建立了步班邮路、汽车邮路等。在县内邮路方面,安溪县也逐渐建立了步班邮路,解决了农村地区的邮件发送问题。在城区投递路线方面,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邮局采取了不同的投...
6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在清代以前和解放后的纺织、针织和百货商品的发展情况。在清代以前,农民主要以种植棉花、自纺织布料作为衣料。解放后,县内成立了百货公司和纺织公司,供应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1953年经营品种为684种,而到了1983年已扩大...
7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在民国时期和解放后糖和酒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民国时期,安溪县有私营土糖坊和农村自酿酒的情况。解放后,食糖和酒的收购和供应由国营商业和供销社负责。食糖收购从计划收购到国营商业和供销社统购统销的模式,产量和收购量逐年增加,而酿酒由...
8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历史上一直是缺粮县,主要依靠进口米和邻近县的输入。粮食贸易主要有三种形式:粮商开店经营、圩日交易和就地调剂余缺。1953年后,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取消自由贸易。1979年开始经营议价粮油,1984年集体和个体的粮油商店成为多渠...
9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县内粮食调运主要依靠人力肩挑。50年代后,随着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集运粮量逐渐增大。1958年后,开始修建公路并组织劳力突击运粮。1964年实行征购粮食义运里程补贴。1979年后,开展议价经营,运粮任务加重,充分发...
10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地下党组织与活动是指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安溪地区秘密恢复党的活动并发展党的组织的过程。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先派干部到安溪开展工作,建立党的组织,并在安南永德四县边界建立游击区,开展武装斗争。然而,由于上级破坏和领导...
1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本介绍了中国国民党安溪县地方组织的组织沿革,从民国元年开始,经过多次名称变化和重要事件,直至最终消失。
12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泉州在历史上是粮食转运枢纽。民国时期,随着航运设施的改善,航线逐渐增加。抗日战争时期,粮食供应变得困难,主要靠龙溪补给。解放后,调入和征购公粮主要靠公路和水路运输。鹰厦线铁路开通后,调入粮食主要靠铁路运输。1982年后,成立多个调...
13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12年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负责人、共产党员俞秀松到泉州传播马列主义。民国15年冬,北伐军东路军进入泉州,在泉州明伦堂成立兴泉永政治监察署,陈文总任监察员,共产党员李松林、辜仲钊、林环岛等人以民运指导员身份,担任监察署秘...
14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1926年至1949年)中共在泉州地区的活动经历,包括组织地下书店、开展工运、农运和学运、抗日运动,以及最终解放泉州城的过程。
15
知识出处: 南安市志.1989-2008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南安地区在1989年至2008年间的糖蔗、花生和蔬菜种植情况的变化。描述了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市场行情的影响,同时突出了政府鼓励农民种植的政策和良种引进的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