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历城” 相关
共 334 条 6 / 23
76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历城历史悠久,古老而文明,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灿烂的华夏文化哺育了历城儿女。随着长期社会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风俗礼尚。
77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风俗礼尚,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道德风尚、宗教观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好的民风民俗,可以促进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应该大力提倡之。“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邻村有异、同。本文仅述一般,不妥之处难免,请读者指正。
78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历城人对年节特别重视,每到年节,各家必盛情欢度,特别是对过“年”,更为重视,尤为隆重。
79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齐鲁乃礼仪之邦。历城人崇尚礼仪,请客设宴,颇为讲究。历城人请客兴在门外恭候,古时兴持帚迎宾,客人来时仆人要执帚门外迎宾,意思是已把屋内外打扫干净,请客人进门入席。
80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婿曰婚,妻曰姻”,男女按礼结合,曰:婚姻。婚制、婚俗皆以义起,以礼结,以仪合。反之,则曰淫、私、奸、姘。丧礼,是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拜踊哭泣的礼节。我国葬俗有露葬、坑葬、火葬、水葬之别,历城原为坑葬,从90年代实行火葬。“结亲”择定吉日,送...
81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人民深受其害。建国前,历城有不少陋习。建国前,女孩长到六、七岁时,即用棉布条缠足。至十四五岁时足型即成又小又尖的形状,名曰“金莲”。女子不缠足,要受舆论的讥讽,甚至影响本人婚姻,辛亥革命后提倡放足。民国时期放足者日增...
82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衣、食、住、行人生必备。历城人向以勤俭持家,粗布为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衣着渐渐向精向艳发展。言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民以农为本,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城人食品也由粗而细,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变。居住条件也发生明显变化...
83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历城方言属于山东西区方言,东部临近章丘县的彩石、孙村、唐王等乡镇,有些语言与章丘方言相同,南部靠近泰安的柳埠、高而等地,某些方面与泰安方言相近。下列58字,先列方言读音,后列普通话读音。父亲,称爹、爸爸。母亲,称娘,妈。丈夫,称爱人,当家的...
84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玉龙村,位于历城区彩石乡东面,东邻章丘市曹范镇,南依仙仁堂山,西有大龙堂,北为黄路泉。地处丘陵,是个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过去,这里是交通不便,山岭薄地,十年九旱,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很落后的地方。如今,全村群众精神焕发,脱贫致富,荒山变桃园,走...
85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玉龙村,位于历城区彩石乡东面,东邻章丘市曹范镇,南依仙仁堂山,西有大龙堂,北为黄路泉。地处丘陵,是个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过去,这里是交通不便,山岭薄地,十年九旱,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很落后的地方。如今,全村群众精神焕发,脱贫致富,荒山变桃园,走...
86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以“草莓之乡”闻名的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地处济南市东部近郊,距市中心17.5公里,北临济南国际机场和鸭旺口温泉疗养区,南靠胶济铁路大动脉,东连章丘龙山文化遗址和白云湖旅游区,西接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工业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济青高速公路、...
87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历城周恩来主席倡导建立起来的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统一战线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团结联系各界人士,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我国近、现代历史提供素材的重要工作,也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借...
88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一九四八年五月,邵而区区委书记兼指导员济南战役中,区的主要任务是全力以赴,做好支前工作,在人力物力方面尽力满足解放军需要。攻城部队云集市郊,邵而区各村都住满了部队,首先是粮草、民伕供应。
89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历城西营村周圣法先生祖传行医,为人看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环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我县、区干部称赞他,西营附近人民赞扬他。
90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艰险岁月永矢弗谖,其中讲述了探敌情,深入虎穴;遇叛徒,痛失手足;斗奸特 除恶务尽;曝钞票 化险为夷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