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衣、食、住、行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56
颗粒名称: 五、衣、食、住、行史话
分类号: K892.452
页数: 3
页码: 223-225
摘要: 衣、食、住、行人生必备。历城人向以勤俭持家,粗布为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衣着渐渐向精向艳发展。言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民以农为本,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城人食品也由粗而细,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变。居住条件也发生明显变化,草舍茅屋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瓦房,有的住进了高楼。人们外出不再以步代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已成为人们外出的交通工具。饰物有钗、环、戒、镯等银制品,黄金饰物较少。普通人家男人多穿对襟褂袄,腰束布带;妇女多穿偏襟,带大襟上衣,用巾包头,用带扎腿。民国后城郊妇女穿旗袍和衣料用细布者渐多。历城人习惯一日三餐。饮酒、饮茶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 民俗 济南市 历城

内容

衣、食、住、行人生必备。历城人向以勤俭持家,粗布为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衣着渐渐向精向艳发展。言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民以农为本,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城人食品也由粗而细,由温饱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转变。居住条件也发生明显变化,草舍茅屋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瓦房,有的住进了高楼。人们外出不再以步代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已成为人们外出的交通工具。
  【衣】清代境内富贵人家男人多穿长袍,罩马褂、戴帽垫,着绸(布)便鞋;妇女外出上衣下裳(裳即裙子),穿右襟上衣,系长裙着绣花鞋。饰物有钗、环、戒、镯等银制品,黄金饰物较少。普通人家男人多穿对襟褂袄,腰束布带;妇女多穿偏襟,带大襟上衣,用巾包头,用带扎腿。姑娘束辫,媳妇盘髻,衣料多以家制土布为主。民国后城郊妇女穿旗袍和衣料用细布者渐多。
  建国初期(50年代),中老年人穿大襟或对襟便装,文人罩以大褂。男青年多穿中山装、国防服(仿军衣);女青年则多穿列宁服(掩襟)、人民服。60年代初期大兴布拉吉(连衣裙),花头巾、服装款式和衣料色彩逐渐增多,盛行花布,格条哔叽、华达呢、府绸等面料的服装。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人们衣着款式简单,色彩单调。男女青年多穿绿军装,戴绿军帽,着解放鞋;其他人则大都穿蓝色中山服、工作服、国防服、戴蓝色圆顶帽(亦称解放帽)。小青年戴军帽。70年代中期,化纤衣料增多,80年代城乡居民制衣广泛采用各种化纤、针织品、丝绸、人造革、羽绒等。青年男女大都在市场购买时装,式样有夹克、运动服、拉链衫、驳头西装、连衣裙、西服裙等,90年代,不论城市、农村人们着西装者广及而且面料高档。
  【食】历城人习惯一日三餐。建国初期一般农家多吃高梁、玉米、地瓜等粗粮,贫苦者辅以糠菜。主食制成窝头、饼子、煎饼等。早晚习惯喝汤或粥。平常人家常年以家腌咸菜、辣椒、葱蒜佐餐;富贵官宦人家常年除吃玉米、小米、高梁外,还吃白麸馒头、花卷、包子、面条等,有时以蔬菜、鱼、肉等佐餐,并有酒、烟、茶。年节或婚丧待客,一般农家多以8盘5碗(俗称13太保),富裕之家讲究“三八两大件”,即海参鱼肉做主菜(大件),配荤素凉热24个副菜,备烟、酒、糖、茶,面食有花卷、馒头、蒸包、水饺、卤面等。
  建国后,人民生活逐步提高,80年代平原地区全年基本以细粮为主,山区兼食粗粮,肉、禽、鱼、蛋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一般农家佐饭有菜,待客备酒,90年代举办宴席讲究色、味、美、器和营养价值。饮用的酒、菜向中、高档发展。饮酒、饮茶已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住】建国前,境内山区人的居住房屋多以乱石砌墙,山草苫顶;平原则用土坯垒墙,麦秆苫顶,院落为土墙柴门,或无院墙,居住条件简陋。富贵人家一般为四合院或砖瓦房,高墙大门,正房坐北朝南,间数多以三间或五间。长辈居堂屋,东西厢晚辈居住。
  建国后,人们家庭居住条件逐步改善,1978年后,建房多采用钢筋、水泥、玻璃及各种预制构件,改变了只使用石、土、木的老传统。不仅国家机关、厂矿、企业建起高层楼房,富裕起来的农村也开始建筑宽敞、明亮的瓦房和二层楼房。
  【行】清末民初,人们外出多为步行,女人因缠足走路困难,走亲戚一般骑毛驴,有的骑马,沿河地区人们习惯乘船。官人坐四人抬或八人抬的银顶黄盖红帏轿。逢年过节举家串亲,贫困人家坐手推车(独轮),一般人家坐牛拉车(两轮铁瓦),富贵人家乘马车、马拉轿车(车箱有布棚)。进入50年代,人们外出除坐马车外,骑脚踏车者(自行车、又名洋车)渐多。60-70年代,自行车普及,出远门者坐拖拉机,个别的乘汽车。80年代,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人们出远门乘汽车、火车、轮船广及,有的坐飞机,短途骑摩托车者增多。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延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
相关地名
历城饮食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服饰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居住习俗
相关专题
历城出行习俗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