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礼尚风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53
颗粒名称: 二、礼尚风俗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4
页码: 218-221
摘要: 齐鲁乃礼仪之邦。历城人崇尚礼仪,请客设宴,颇为讲究。历城人请客兴在门外恭候,古时兴持帚迎宾,客人来时仆人要执帚门外迎宾,意思是已把屋内外打扫干净,请客人进门入席。
关键词: 民俗 礼仪习俗 历城

内容

齐鲁乃礼仪之邦。历城人崇尚礼仪,请客设宴,颇为讲究。
  【门外迎客】历城人请客兴在门外恭候,古时兴持帚迎宾,客人来时仆人要执帚门外迎宾,意思是已把屋内外打扫干净,请客人进门入席。此礼为汉代沿之礼俗,如今人们虽已不执帚,但请客人入席时,主人将屋内清理后,仍要站在门外迎之,以示对客人的敬重。
  【宾主坐次】历城民间设宴,对左右之位甚为重视,左为上、右为下,常虚左以待上客。凡堂屋排座,以北、以左为上,偏室以面门坐为上。晚辈、侍陪旁坐恭待。主客常以社会地位、亲疏、年龄、长晚辈和求与关系等定座。
  【举案齐眉】举案齐眉,仆人给主人或宾客上食时,双手举案(木盘),目不仰视,举到和眉毛一样高,表示尊敬。此礼源于《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夫妻相敬如宾,其妻捧盘举案齐眉送梁鸿进食,后沿用为礼仪。
  【宴席敬酒】历城人好客,敬酒时都想让客人多喝酒,以表示尽到了主人之谊。敬酒方式有如下几种:
  “文敬”即有礼节的劝客人饮酒。酒席开始主人讲上几句欢迎光临的话,便开始敬酒。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并将空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席间,主人还要到各桌上敬酒。
  “互敬”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的理由,若被敬者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就只好喝酒。在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等等。
  “回敬”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罚酒”也是敬酒的一种独特的方式,罚酒的理由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多半是带有开玩笑的性质。
  【会话用语】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许多文明礼貌用语:光临——欢迎某人到来。久仰——仰慕已久(初见时说)。久违——用于好久没见。指教——用于请人对自己的工作或作品提意见。包涵——用于请人家原谅。劳驾——用于请别人作事。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恭喜——祝贺人家的喜事。雅正——把自己的诗文或书画作品送人,请求指教。郡望——问某人家是何处。贵姓——问人家姓什么。台甫——问人家的名字。高寿——问人家的年龄。令尊——问人家的父亲。高堂——问人家的母亲。作古——说某人死了。再见——后会有期。
  【称呼用语】称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别人的兄妹为令兄、令妹。
  自称父、母为高堂、椿萱、双亲、家父、家严、家慈,自称兄妹为家兄、舍妹。称干爹为义父、自称义子。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结婚叫花烛、合卺;介绍人叫媒人、冰翁、月老。初婚夫妻叫结发、原(元)配;后娶叫续弦、继室。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夫称妻叫内室、内人,拙荆;妻称夫叫夫婿、郎君、夫君。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
  父母死后称呼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妻、兄、弟、妹死后,称亡妻、亡妹。
  老师称恩师、夫子、先生;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泛指寒窗,同学称同窗。
  称别人家为府上,尊府;称自己家为寒舍、舍下、草堂。
  【帖式称谓】正月请客写新正春或眷茗;清明请客写敬气新火,蒲具小酌;重阳请客写敬涤萸触;端午写洁治蒲触;冬腊写新成椒杯、有公事用公款请客写丑酌。
  【通称】有姻亲称姻亲,无亲写世亲、愚弟。同窗写砚兄,仁兄写如弟。舅与甥写再辈不写顿首。岳父写眷生,愚外舅,内兄与妹夫写眷弟,内侄与姑夫写眷侄,先生与学生书称友,学生与先生书称门人,门人与老师称门生,门生之子与太老师、学生之子与太老师具门晚生、小门生。长与幼称眷生,世谊称世弟、世侄、世愚侄,有年谊称年兄、年侄,表亲冠表字。侄与伯、叔、婿与岳父,学生与先生具用顿首拜。
  【帖类用语】贺敬(喜庆用),燕敬(娶亲用),添桩(嫁女用),祝敬(庆丰用),煖席(寿用),弥敬(孩满月),赆敬(送行用),程仪(喜庆用),乔敬(迁移),修敬(送柬修),节敬(送节),菲敬(通用),贽敬(拜师),觌敬(小辈拜见),陪敬(单客用),奠敬、引敬(吊丧用),鞠躬(民国间改代拜字)。
  【敬具用语】敬具(恭具),寅具(早具),谨具(通用),敬备、敬祝(拜寿用)。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延君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