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乐安县” 相关
共 1419 条 39 / 95
571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县于1972年开始办理工人退休。凡连续工龄在10年,男年满60,女满55周岁的或经医院证明因病丧失工作能力,男满50岁,女满45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准予办理退休。退休后,每月按规定标准发给退休金至去世为止。从1978年起按国务院颁布的...
572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干部退休条件、退休金标准、退休后待遇、补员以及干部退职等规定,均与工人退休、退职相同。从1975年至1985年共有退休干部455人;退职干部8人。1982年,开始执行国务院颁发的老干部离休的有关规定,离休后的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从优...
573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宋、明两代,乐安的文化艺术事业较为发达,经籍与文学著述甚富,有书目可查者达126部;民间文娱如傩舞、龙舞、花鼓戏等均极盛行。迄至清代,由于民族隔阂,学术著作大为逊色,民间文娱活动也逐渐衰落。到了民国,在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本县的文化...
574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文化馆(站)、俱乐部文化馆(站) 民国30年(1941年)成立了县民众教育馆。设有阅览室,订有少量省、县级报纸,藏书约300余册;并设有游艺室,内置棋类、弹子盘等,有职员5人、工人2人。建国后,于1949年10月改为乐安县人民教育馆;195...
575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文学创作本县的文学创作在宋、明两代较为兴盛。建国36年来,本县业余文学爱好者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的文学作品,据1985年统计有戏曲2篇,小说10部,故事8篇,散文6篇,诗歌10首,杂文5篇。1980年后县文化馆派专人深入农村搜集,至198...
576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附录
撑排哥哥真可怜;手拿锄头开荒田;洗黄瓜
577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傩舞傩舞是古代举行大傩(一种驱鬼逐疫的迷信祭仪)时跳的舞,传入本县的历史甚早。相传北宋哲宗时(1087年),流坑董敦逸曾在朝廷任御史,后告老还乡,将宫廷的傩舞资料带回乐安,组织家乡的子弟学习表演,一直流传至今。流坑村的傩舞于农历正月初二至十...
578
傩舞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傩舞是古代举行大傩时跳的舞,传入本县的历史甚早。相传北宋哲宗时,流坑董敦逸曾在朝廷任御史,后告老还乡,将宫廷的傩舞资料带回乐安,组织家乡的子弟学习表演,一直流传至今。还有增田沙仔排的傩舞能表演“婆婆撕麻”和猪、鸡等动作的禽兽舞,别有风趣。1...
579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间乐队民国期间,本县有些大宗族或人口稠密的村落往往有组织“龙灯会”、“朝华会”和“迎神会”等集会活动,在集会时往往借助于各种乐器而增添热闹气氛。从而逐渐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民间乐队。乐队组合的种类大致分为打击乐、丝竹轻音乐、吹奏乐3种。他们不...
580
纸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本县不论城镇或农村都不难遇见纸扎工艺的能手。他们每逢春节闹元宵,不仅扎出神气活现的龙灯,而且还扎出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彩灯供人观赏;亦有扎制祭祀死人用的灵屋、纸家具、送殡开山神、四大天将等封建迷信用品。民国初期,纸扎工张姑手艺闻名全...
581
剪纸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是我县建国后新绽的一枝民间工艺花朵。教师陈祖葵的剪纸作品曾发表予《解放军报》、《民兵》、《江西日报》、《江西教育》、《摇篮》、《儿童文学报》、《赣东报》等报刊,据1985年统计已达218幅。其中《采药》和《益友》两幅剪纸画获省军区、抚州军分...
582
篾织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是本县的传统民间工艺。建国后,更是推陈出新,篾工丁云中编织的竹器和工艺品形象逼真,色彩均匀,他在1960年编织的“毛泽东军装像”、“龙凤鹿马摇床” 以及“八角形提篮”等,参加了省艺术展览馆和广州交易会的展出,深获观众赞誉。
583
舞龙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龙灯是一种规模较大、投资较多的群众提灯娱乐活动,县城和较大的圩市在每年农历元宵节都有举办。有些地方还设有专门主持这种活动的组织叫“龙灯会”。活动的主体是一条用彩纸和彩布扎制的9至11节长龙,配以“12花神”、“精怪”、“罗汉”、“采莲船”、...
584
舞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俗称“打狮”,是一种国术表演的娱乐。每年春节期间,有些爱好国术的青壮年组成“舞狮队”,到县城或较大圩市、村庄表演刀、枪、棍、棒或拳术,最后以一人举木制狮头套黄布的狮身作狮子滚翻姿态。
585
龙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本县公溪、流坑、官庄、员陂等地每年端午节都有举行龙舟竞渡,其船只等设备由祠堂庙宇公产中开支。建国初,流坑仍有这项活动,1960年后停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