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乐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乐安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12832
颗粒名称: 民间乐队
分类号: J63
页数: 5
摘要: 民间乐队民国期间,本县有些大宗族或人口稠密的村落往往有组织“龙灯会”、“朝华会”和“迎神会”等集会活动,在集会时往往借助于各种乐器而增添热闹气氛。从而逐渐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民间乐队。乐队组合的种类大致分为打击乐、丝竹轻音乐、吹奏乐3种。他们不但在大姓族村落组成的集会中出场演奏,有时在婚丧喜庆时也应邀演奏。全县的丝竹乐队以流坑董姓的乐队最为出色,相传其乐曲牌调是明代董裕在朝廷任刑部尚书时,带领家乡子弟到宫廷乐队学习而得来的。其中《浪淘沙》、《水底鱼》、《麻婆子》等曲牌,其音调婉转、幽雅动听。
关键词: 民间乐队 乐安县

内容

民间乐队民国期间,本县有些大宗族或人口稠密的村落往往有组织“龙灯会”、“朝华会”和“迎神会”等集会活动,在集会时往往借助于各种乐器而增添热闹气氛。从而逐渐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民间乐队。乐队组合的种类大致分为打击乐(锣、鼓、钹)、丝竹轻音乐、吹奏乐(主要是唢呐)3种。他们不但在大姓族村落组成的集会中出场演奏,有时在婚丧喜庆时也应邀演奏。全县的丝竹乐队以流坑董姓的乐队最为出色,相传其乐曲牌调是明代董裕在朝廷任刑部尚书时,带领家乡子弟到宫廷乐队学习而得来的。其中《浪淘沙》、《水底鱼》、《麻婆子》等曲牌,其音调婉转、幽雅动听。

知识出处

乐安县志

《乐安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本县志记载介绍了宋代1149年至1985年以来的,有关了乐安县的所有地方史志内容。包括地理、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文化、人物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