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42 条 71 / 1337
1051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以多人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拿香烛,一人拿豆腐及一饭团(也可以是其他供品),每隔百来步还要放上桐子树叶,在树叶上放上一小块豆腐、一团饭,并燃香烛,插在事先事带着的番薯或芋头上,主摆人(点香、蜡烛者)口中...
1052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冬至,既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气,又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传统节日。《吕氏春秋》卷十一《仲冬纪》载:“是月也,日短至。”并提出了此月具体的仪式要求。
1053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有一个必有可少的要素,那就是有相对固定的节期,如端午在五月初五,重阳为九月初九。而一年中的冬至及清明两个节日,则比较特殊,因两节即是节气又是节日,故没有固定的时间。冬至日大致上为农历十一月。台州民谚“冬至月头,卖被买牛;冬至月中,小雨多风;...
1054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南宋谢采伯记录:“神宗朝冬至当十一月晦,有言:‘晦不可郊。’而无人知此故事,惟宋敏求云:‘太祖乾德初,郊,亦是十一月晦日。’遂用当月十六日甲子郊。”至于为何晦日不过节,该文未做解释。
1055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据清康熙年间《台州府志》载:冬至“设牲醴食馔,荐之祖先。”康熙《临海县志·卷一·风俗》载:“冬至,粉秫米为丸,谓之冬至圆。设牲醴食馔荐之祖先。”台州冬至祭祀,亦属古之遗风。旧时台州聚族而居的村落,冬至日都要在宗族祠堂中合族举行俗称“祭冬”或...
1056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本文分为两种冬至圆,冬至的另一食俗是麦油脂。
1057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冬至圆,是台州的特色小吃,以糯米粉为原料,用手捏成拳头大小的汤圆,放入烧滚的沸水中,一直烧到汤圆浮上来为止,然后马上捞上来迅速放在豆黄粉里———豆黄粉一般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拌入红糖、芝麻而成, 放在铜盘里———用手转动铜盘,汤圆不停地转...
1058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麦油脂,单从词义上看,很难把它与小吃联系在一起。它是把许多烧熟的荤素菜肴和在一起,如同什锦菜,然后用圆状小麦皮包裹成筒状的一种传统小吃。作为台州鬼节的食俗,麦油脂与“请老太公”仪式紧紧联系在一起。
1059
米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米筒这个命名,很好解释,因用米浆皮做原料,就叫米筒,临海白水洋一带的叫法更为直观,直呼“米浆筒”。但与府城的麦油脂稍有差异,摊米筒皮的原料是米粉,而不是小麦粉。当地百姓提前一两天把粳米泡在水中,制作当天用石磨磨成浆, 调到一定的浓度后放在“...
1060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临海乡下如涌泉、沿江一带的称呼。又有写作“食饼筒”的,笔者认为应写“席饼筒”更妥,因为麦油脂皮放在“鏊”上摊开,形态像一张草席,很是直观。
1061
席饼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临海沿海地区,如杜桥一带的称呼。饼,扁圆形的面制食品。用饼来命名麦油脂,显然不妥,可能源自“席饼筒”的简称。
1062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临海府城居民的称呼。除把许多烧熟的什锦菜肴包裹成筒状吃外,还有一种做法,即用小麦粉在鏊上摊成圆席状后,以油脂在上层涂匀,然后均匀地撒上虾皮等, 用饭铲压平,把皮折成条形状食用。也有包上豆腐的,则叫“豆腐麦油脂”。还可用白糖作馅,为甜麦油脂。
1063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首先,油跟脂为同义,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名词中, 岂不是古人所说的“鼻头红血出” (鼻头红即鼻子出血)?这显然与古人的命名方法相违的。我们祖先为事物命名,通常是形象直观的。比如,以上的“席饼筒”与“食饼筒”的写法,笔者支持前一种写法,因为麦油...
1064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不能不使人想起“春饼”、“春卷”。南宋末年福建崇安人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食春饼的民俗风情由来已久。其做法是用上白面粉加少许水和盐拌揉捏,放在...
1065
知识出处: 台州节俗概说 | 类型: 正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世代中国人民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经》把“孝”看作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务本莫贵于孝。”无不把孝当作一个人处世的首要行为规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