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5 / 4093
211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相传该石佛是宋代雕塑。在立南丰县址时,有一园觉和尚化缘筹款,由水南村朱姓民间工匠雕刻。立佛的原因据《南丰县志》(民国13年)载,是由于石山陡削,潭边羊肠小道是西乡群众进出县城必由之路,过往行人溺水者甚多,故镌刻石佛以镇水妖。龛前建一亭以便行...
212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广昌县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者,最近在该县赤水镇古沅村发现一处大面积的摩岩石刻古文字符号,经省考古专家实地勘察鉴定认为,此古文字符号面积之广、符号之古拙,堪称世界之奇,是一部神秘的石刻“天书”。
213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朱坊宋墓位金溪县何源乡境内。墓地古树参天,浓阴蔽日,围墙蜿蜒,占地约1 000平方米。墓葬座北朝南,山坡下倾,五对造型生动的石雕像分立“神道”两边,每对相距3米。
214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此件系金溪县芦河乡肖家村肖十万家的神龛。
215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乐安流坑1 8官厅之一的怀德堂宽阔的照壁上,有一方由200块雕花方砖拼成的壁画。
216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该件位南城县岳口乡伏牛村盱江之畔的“潮音洞”的石壁上。
217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此件位南城县城盱江东岸的从姑山上。此山为明代理学家罗汝芳建从姑山房读书讲学之所。
218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此件落金溪县芦河乡彭家村彭财发家。
219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此物为崇仁县大塘村冯氏所藏。共两件,一主一仆。像作主人端坐交椅,听人待言,仆人躬立,作禀事,待命状。
220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临川县青泥乡肖家村有一清代石雕民房,室内有门窗、板壁,木雕各种形态的花卉图案,涂以彩绘油漆,金碧辉煌。
221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宋代开始,临川逐渐成为著名的才子之乡。人才的辈出与教育的鼎盛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两者,又恰恰是宋代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宋史》中曾有一句名言,精确地概括了宋代这一特点:“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①宋代“学校...
222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宋天圣五年(1027),晏殊因故被罢去枢密副使的要职,从刑部侍郎知宋州(今河南商丘)。欧阳修曾高度评价晏殊到河南后大兴教育的丰功伟绩,说他“大兴学校,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③庆历三年(10 43),晏殊正式拜相后,与任...
223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和文化发达的区域一样,多层次办学、多形式兴教是临川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文化的鼎盛往往来自教育的发达。《临川县志》云:“临川灵谷铜陵诸峰,环列于屏障,其俗风流儒雅,喜气而尚气,有晏元献、王文公为之乡人故,其人乐读书而好文辞。”又云:“地无乡城...
224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个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从此,临川区域所有公、私立学堂一律易名,封建教育制度宣告结束。
225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 类型: 正文
人类的历史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制造工具就需要技术,因此,科学技术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久远。可以说,从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起,科学技术就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