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宋代石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80
颗粒名称: 南丰宋代石佛
分类号: J3
页数: 2
摘要: 相传该石佛是宋代雕塑。在立南丰县址时,有一园觉和尚化缘筹款,由水南村朱姓民间工匠雕刻。立佛的原因据《南丰县志》(民国13年)载,是由于石山陡削,潭边羊肠小道是西乡群众进出县城必由之路,过往行人溺水者甚多,故镌刻石佛以镇水妖。龛前建一亭以便行人歇脚,龛边刻有《金刚经》以佑民太平。
关键词: 雕塑 石刻

内容

南丰宋代石佛。离县城西门关口50余步,石佛立在丈来高的石龛内,龛深5尺,宽8尺许,佛身却有1丈6—出土1丈,陷地6尺。佛身身披袈裟,胸脯坦露,表情庄重慈祥,在圈圈右旋的短发下,慧眼微睁,双唇紧闭,流露隐隐的笑容;左手托莲花于胸前,象征着苦心清正;右臂下垂,掌心向外,据说意在引导执迷不悟的苦难者登上极乐世界。整座佛像粉饰得金碧辉煌,表现出我国古代的精湛的造型艺术。
  相传该石佛是宋代雕塑。在立南丰县址时,有一园觉和尚化缘筹款,由水南村朱姓民间工匠雕刻。立佛的原因据《南丰县志》(民国13年)载,是由于石山陡削,潭边羊肠小道是西乡群众进出县城必由之路,过往行人溺水者甚多,故镌刻石佛以镇水妖。龛前建一亭以便行人歇脚,龛边刻有《金刚经》以佑民太平。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

相关地名

南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