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改为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93
颗粒名称: 学堂改为学校
分类号: G4
页数: 1
摘要: 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个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从此,临川区域所有公、私立学堂一律易名,封建教育制度宣告结束。
关键词: 教育组织结构 学校

内容

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再次颁布兴学诏书,要求“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②以后,临川区域各县逐渐将书院,社学、义塾改为学堂。例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崇仁创办第一所公立高等小学堂,设于县城原相山书院旧址,学生40人;改毓秀、仰庐、沸湖书院为初等小学堂。至1906年,全县有公立高等小学堂4所,学生1 1 0人;公立初等小学堂8所、学生177人。至1908年,全县有高、初等小学堂22所。东乡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设高等小学堂于龙山原汝东书院,学生30人;设初等小学堂于城内文昌宫,学童20人。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科举制度后,临川区域12个府、县全部将县学、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19 10年后,有些县还创立女子高等小学堂。
  中学堂则以府立为原则,招收高等小学毕业生,学制五年。抚郡学堂(即抚州市第一中学)是临川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中学堂。它创建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旋易名抚州中学堂,座落在抚州城西北端,校园古木参天,环境优雅,是清朝兴鲁书院普通学舍原址。建校以来,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也是临川文化区域内声誉最高的中学堂。
  191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第一个改造封建教育的法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从此,临川区域所有公、私立学堂一律易名,封建教育制度宣告结束。

附注

② 《光绪朝东华录》卷169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