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124 条 207 / 1342
3091
长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西北军事要塞,长城是宁夏自古就是我国北部边防前哨,是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融碰撞的交汇处,分旧北长城,新北长城和西长城的内容.
3092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平虏所(城)与边境战事的明代石嘴山边境战事,平虏城的修筑,哱拜、刘东旸叛乱,一代名将萧如薰的内容。
3093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石嘴山边境发生的边境作战军事事件的内容。
3094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平虏城位于宁夏平原北部,自古为西北咽喉要塞,是南达甘陕,北往内蒙,东渡黄河至鄂尔多斯高原,西越贺兰山进入阿拉善草原的通衢要道的内容。
3095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镇爆发哱拜、刘东旸叛乱,是年是壬辰年,史称“壬辰事变”,亦称“哱刘之变”的内容,
3096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置平罗县,置新渠及宝丰县的内容。
3097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的平罗城原名平虏,明永乐初始建,弘治六年扩建。清乾隆三年发生强烈地霞,城被震毁,城墙下陷。乾隆四年重修的内容。
3098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雍正年间,平罗县曾分置出新渠、宝丰两县。其先后存在了10余年,后因乾隆三年大地震所毁,为朝廷裁撤的内容。
3099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 清代石嘴山水利事业的水利灌溉,黄河水运,随着人口和生产的发展,渡口也逐渐增多,如光绪年间平罗县因开垦河东土地(原陶乐县地),增加了李刚、头闸和红崖子等渡口的内容。
3100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初,宁夏北部黄河西岸一带还是一片荒滩地,水渠渠身弯曲、淤积严重,灌水期间调配水量因斗渠过多而相互制约,集中用水困难的内容。
3101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宁夏的黄河水路交通也由于政局平稳与生产振兴而有空前发展,清代,宁夏水陆交通的发展,也促进了本地农牧、盐业、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骆驼的畜养和车船的制造都有长足的发展的内容。
3102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代名人与石嘴山的康熙皇帝途经石嘴山,通智开发石嘴山,廉吏俞德渊,热心文化的县官徐保字等的内容。
3103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举兵南下,深入内蒙古,逼近乌兰布通,震动北京.宁夏尤其是石嘴山地区此时是清军西路防御重点的内容。
3104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通智满洲人,时任兵部侍郎,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旨来宁夏巡查的内容。
3105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徐保字“以名孝廉”,于清道光四至五年(1824~1825年)和道光八年(1828年)先后两次出任平罗县知事。徐保字深知为官之道在于为民,关注黎民百姓的疾苦,尽力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实在难能可贵。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编修县志之举,为石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