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热心文化的县官徐保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852
颗粒名称:
热心文化的县官徐保字
分类号:
K294.33
页数:
2
页码:
283-2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徐保字“以名孝廉”,于清道光四至五年(1824~1825年)和道光八年(1828年)先后两次出任平罗县知事。徐保字深知为官之道在于为民,关注黎民百姓的疾苦,尽力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实在难能可贵。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编修县志之举,为石嘴山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平罗特定时期的县情史料的内容.
关键词:
徐保字
平罗县
石嘴山
内容
徐保字(生卒年月不详),字阮邻,男,汉族,浙江归安人(今浙江省湖州市)。徐保字“以名孝廉”,于清道光四至五年(1824~1825年)和道光八年(1828年)先后两次出任平罗县知事。为官三年,励精图治,脚踏实地,善做好事,为后人称颂。道光四年(1824年)徐保字出任平罗县知事时,平罗尚无县志。面对“掌故残缺、文献寂寥”,“询之吏无可考据、咨之士无可商榷”的现状,他把编修县志视为上任后的第一要事,“探风问俗,随所见而笔之”,同时查阅《明一统志》《朔方志》《甘肃通志》等,核证摘录有关资料,历时三年,撰成《道光平罗记略》。这是石嘴山市境内第一部地方志书。
《道光平罗记略》共八卷,撰修总目分为象纬、舆地、古迹、建置、风俗、物产、水利、赋役、祠祭、职官、武卫、选举、人物、艺文、志异15个门类,74000字。这是一部用旧方志体裁记述平罗县境地理概貌、建置沿革、农耕物产、水利灌溉、风土人物等基本情况的官修县志,其内容虽简,但却是唯一用方志体裁记述平罗县方方面面的重要文献。
徐保字热心办学。他对平罗当地“社学久废,贫寒子弟无力读书,自暴自弃”的状况甚感痛惜,便崇尚前人“设家塾乡学”的做法,在平罗县城西南处购置房屋开办“义学”,并捐钱聘请教师,来校就读的达到百余人。考虑到义学之长远,他又拿出自己的薪俸“三百串文,发当商生息,作每岁修脯”(把此钱存人当铺生利息,备义学使用)。为使平罗更多的人有机会读书,徐保字在任期间,又捐出薪俸“八百串文”,在头闸、黄渠桥、石嘴山、虞祥堡、西河堡等地分设义学各一所,遂使平罗县的义学盛极一时。徐保字卸任之后,仍热心于办义学之事,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先后捐出自己的“廉俸”及“公项钱”共1180千文,全部用于义学。徐保字办“义仓”,助民度荒。他认为:“夫善政莫重救荒,民命莫大积贮”,“义仓之立,计至深远”。主张采取贫困户不捐粮、富裕户多捐的办法,“传各堡二三殷户到署,亲自晓谕,随其捐数,书之于簿,旬日间得仓斗粮二千七百石有奇”。灾荒之年,徐保字及时报奏朝廷,免征、少征遭受旱灾、雹灾的赋税,同时对绝收的农民借给籽种、口粮,扶助他们度过荒年。徐保字主持改修渠道。在任期间,镇朔堡一带因上游“新济渠”有十多里的沟渠年久失修,被积沙堵塞,致使下游断流,大量农田长年灌不上水,附近农民怨声四起。徐保字经过查访,果断决定开挖新渠,对占用农民的田地折价给予补偿。结果,“不数日新渠建成,灌流畅通”,上下两堡民众均感满意。徐保字擅长诗文,尤其是七言律句。《平罗记略·艺文》收录其诗作八题十一首,大多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为题材,有描绘平罗山川景物的,有反映民情疾苦的,抒发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徐保字还喜爱撰写楹联,他曾为甘肃盐茶同知署作一副对联:“回民汉民多是子民,我最爱民无异视;礼法刑法无非国法,尔须畏法莫重来。”鲜明地反映了其朴素的民族平等观念和法治思想。徐保字深知为官之道在于为民,关注黎民百姓的疾苦,尽力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实在难能可贵。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编修县志之举,为石嘴山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平罗特定时期的县情史料。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徐保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石嘴山
相关地名